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6月22日凌晨,英军的战机还是一如既往的前往柏林进行空袭,整个德国的全部政要都有专门的埋藏在低下的办公室,专门用来躲避英军的空袭。这种骚扰对德国人来说是不胜其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德国每天折损的官员损失的物资非常巨大。而且他们刚刚在围绕大不列颠岛开战的海战和空战中,被英军豪虐。这种情况下,尽量避免两线战争,是德军内部的共识。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军事战斗力最强的国家了,但是面对沙俄和英法美国家组成的协约国两线夹击,最终虽然你在东线取得了完胜,却依然在消耗中遭到了西线惨败。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就曾经多次在他的演讲中猛烈抨击一战期间的德国陆军的战略失误,认为两线作战是不可饶恕的。
但是久攻英国不下,德国内部也开始陷入了困局,如果不能找点事情做,希特勒可能难以持续下去,继而失去国民信任,毕竟开战以来,除了柏林民众能够享受来自德军从西欧抢来的各种物资,德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也开始剧烈下滑,被占领区更是苦不堪言。如果不能让这个已经点燃了军国主义之火的国家继续扩张,德国的法西斯政权随时可能面临危机。
为了能够说服德国陆军同意自己进攻苏联,德国政府将陆军扩充了四倍,与苏联的军事实力在账面上齐平了,事实上他们在击败法国之后,只得到了1倍于原先数量的劣质坦克,这就意味着,德军个体的陆军师在进攻苏联时,战斗力大为下滑了。
除此之外,希特勒把很多将军都叫到柏林,他希望能够亲自、单独为这些人洗脑。但是最后得到的结局却是,所有理性的军事指挥员都反对希特勒进攻苏联,在德国的职业军事专家们眼中,两线作战是自寻死路,不可能取胜的。希特勒甚至专门组织了党卫军、扩大空军影响力,以制衡和压迫陆军屈服;在陆军内部,他提拔了一大批赞成自己的年轻军人,每天专门在古德里安这样的军官耳边做工作(《古德里安回忆录·闪击英雄》)。
在古德里安大将的回忆录中称,就在德国为此事犹豫不决的时候,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莫洛托夫作为苏联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外长,所作所为自然不仅仅代表他个人的意见,更代表苏联中央和苏联国家意志。苏联的外交政策,在莫洛托夫的作用下,最终让德国下定了进攻苏联的决心。
1940年底,莫洛托夫访问德国,因为双方此前在芬兰、罗马尼亚等国的归属问题上发生了分歧,苏军大将朱可夫甚至直接帅军夺走了罗马尼亚两个省,逼近罗马尼亚大油田,而这个油田支撑了德国三分之一的石油使用量以及意大利100%的石油使用量。
莫洛托夫到德国的时候,知道德国的处境不妙,因此态度也相对比较高傲。德国外长里宾特洛普在地洞里会见了他,并且告诉莫洛托夫,英国马上就完了。这本来是一种外交上常见的话语,无论苏联是否认可里宾特洛普的观点,正常来说为了双方的面子,都不应该戳破。但是莫洛托夫却发扬了俄国人一贯高傲的性格,指着天空上的轰炸机说“开战以来,英国未曾损失一寸领土,如果说英国快要完了,那我们头顶上的又是什么?要完也是德国完了吧。”
里宾特洛甫很没面子,在整个谈判中显得非常被动,咄咄逼人的莫洛托夫提出了四点要求,并且给德国限定了时间,让他们尽快同意:
1、德国同意将芬兰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2、就波兰未来的前途问题达成谅解(成立社会主义波兰);
3、承认苏联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利益;
4、承认苏联在土耳其海峡的利益。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德国如果答应了莫洛托夫提出的这几个条件,那么德国所有的盟友都将会抛弃他们,不仅如此,苏联将会在军事态势上形成对德国更有利的压制姿态。除此之外,莫洛托夫还提出苏联专家准备参观德国最先进的武器,号称要购买一批。
莫洛托夫提出这个条件之后,就回到了苏联。但是此后的德国政府和军队却从此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他们必须要进攻苏联,不惜两线作战,否则等待德国的就是温水煮青蛙一般的慢慢灭亡。对于苏联来说,却发生了巨大的失误,他们未能预见到莫洛托夫提出的条件对德国方面形成的巨大压力,最终在1941年6与22日遭到了闪电偷袭,数百万军队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遭到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