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时候,大家肯定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而当我们上了小学,课本里面也有很多的童话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也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忘,小时候有的人甚至很崇拜司马光,都觉得司马光小小的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实在是令人佩服。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得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欢,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老师肯定也跟我们讲过,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小朋友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惊慌,要沉着冷静。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常常被人们用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因为司马光砸缸的时候,毕竟只有七岁,而很多人在这个年纪,如果遇到这种事情,可能只会逃跑,或者只剩下哭,而司马光却能做到遇事不惊慌,急中生智砸缸救人。他的聪明才智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神童”,能这么沉着冷静,用有效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
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我们都知道,老师也是多遍讲解,让我们跟他学习。但老师却没有告诉我们,司马光救的那个孩子是谁?经过考证,这个小孩姓上官,名尚光。成人之后,上官一家搬离了光山县,移居到城西的龙堤南坡,并建了一个亭子,名叫“感恩亭”,为的是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小故事也是非常的多,虽然我们小的时候看过很多,可能那时候理解的并不透彻。但现在如果再来细细品味,却有不一样的收获,这可能是因人的不同经历而有所不同吧。如果大家有空,不妨再去阅读一遍,肯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