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太平国翼王石达开,大伙印象都很深刻,对其评价也是相当高,说他16岁受访出山,19岁封王,24岁统帅千军万马,杀得曾国藩落荒而逃,可谓是晚清时期的一大战神。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对其评价是“文武双全”,左宗棠则说他是“贼中最悍者,用兵最狡,最诈”,还说他“不信邪说”。可知,在当时人们看来,石达开确实很厉害。那么,石达开如此厉害,智勇双全的他为何在自己创业时却失败了呢?对于这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想了解。其实,石达开出走后组织的一场大会战已经告知答案,他为何创业不成功。
1857年5月,胸怀抱负,不堪洪秀全掣肘的石达开毅然决定单干,他在安庆号召旧部前来归顺,一下子拉走了10万精锐。要知道,“天京事变”时太平军损失相当惨重,石达开居然还带走这么多人,实乃是挖洪秀全的根。对此,李秀成在自述中直接说“带走合朝文武,及精兵悍将”,应该是有根据的,并非故意损石达开。
单干之后,石达开先是去浙江、福建混,虽然毫无战果,却招了不少兵,据说有30万。不过,1859年5月,石达开带着这30万大军在攻击只有2万杂牌军驻守宝庆,结果惨遭失败不说,自己还被刘长佑追杀到广西,搞得十分狼狈。
宝庆会战历时3个月,石达开在占有绝对优势之情况惨败,这说明他确实不适合自己创业,不是这块料。在此,笔者就来分析这场战役,石达开败在哪里?为何从中可以看出他不是自主创业的料。
缺乏全局观,攻打宝庆本身就是个错误,不是拿大战略的主
近代研究者发现,石达开是一个缺乏大战略之人,是一员优秀将领,但未必就是合格的统帅,从他攻打宝庆就可以看得出来,因为这本身就是个错误。为何如此说呢?石达开在浙江、福建受挫后,便拟定进入四川发展之计划,决定效仿三国时期的刘备,在天府之国营造基地,然后休养生息两三年,再出师汉中,进而东征北京,与大清夺取天下。就算不进攻中原,也可以顺着长江东下,威胁湘军大后方之安全,与陈玉成、李秀成军团夹击湘军。为此,石达开制定“下趋鄂省,以取上游之势”之计划,即是借道湖南、湖北,从长江进入四川。所以,石达开过湖南只是“借道”,而不是攻取城池,建立基地。既然如此,石达开就不应该去攻击宝庆,在此浪费宝贵的3个月时间。要知道,宝庆咋也没有,周围都是山地,就是一座小城而已。
没有打血仗、打恶仗之勇气,缺乏孤注一掷,不达目的不罢休之精神
攻打宝庆本身就是个错误,石达开已经犯下,但接下来,他犯了更大的错误,以致惨遭失败。既然决定攻打宝庆,那就应该拿出攻击城池之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三十万大军强行进攻,不惜一切代价冲进城池活捉骆秉章、左宗棠,全歼其两万杂牌军。不过,石达开用兵在“巧”,适合搞“运动战”,在大范围内迂回作战,撕开清军防线缺口,然后给予其致命一击,对于打“血仗”、“恶仗”,石达开则不是这块料,否则也不会兵败大渡河。当时,赖裕新、傅忠信等大将已经将清军主力吸引到湘桂边界,石达开则带张遂谋攻击孤城宝庆,战场态势对翼王相当有利。可惜,石达开攻城遇到小挫折后,立刻让部下屯驻宝庆城下,试图来个长期围困,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石达开没有补给基地,如此打法无疑是找死,孤军屯驻坚城之下,实在是大错特错。
意气用事,战术呆板,不能灵活应对复杂多变之局面,处处受制于人
石达开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攻击城池伤亡太大,那还不如直接围困城池,断绝其粮草补给,守军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出城投降。此种打法本身并没错,而错就错在此种战法在此处行不通,因为自己没有实施此种战术之资本,即是没有补给来源,最终先饿死的可能是自己。当石达开屯驻坚城之下时,刘长佑、李续宜等两位湘军大将各率1万精锐前来支援,刘长佑甚至还偷渡资江成功,占领太平军东北面营垒,撕开了石达开防线缺口。接下来的交战中,石达开屡次采用偷袭手段来应对湘军,被刘长佑、李续宜洞悉,以致连连失败。不过,石达开毕竟兵马多,实力尚存,若能及时撤退,也不至于后来那么狼狈。但是,石达开偏偏要和刘长佑、李续宜死磕,从而处处受制于人,主力被消耗殆尽。
遭遇挫折后,心灰意冷,立刻打退堂鼓,将士大失所望
也许是曾经在杨秀清手下作战时成绩太过辉煌,曾国藩、胡林翼、罗泽南、塔齐布、彭玉麟、李续宾等湘军元老在江西九江、湖口被自己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刘长佑、李续宜这两位中级将领岂是自己对手。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石达开麾下太平军已经不具当年之战斗力。所以,石达开不但未能击败刘、李联军,还被刘长佑追杀到广西,到处乱窜,个人威望跌到谷底。惨遭失败后,石达开则动了退隐山林之念头,以致大伙相当不满,童容海、朱衣点等六十位将领带着二十多万军队离开了他,北上天京,而后纳入李秀成军团。至此,石达开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一枚,也尝到了被抛弃之滋味,尝到了当年林启荣被自己抛弃之痛苦。
综上所述,石达开在“宝庆会战”中实在表现不咋地,既缺乏战略眼光,又没有孤注一掷之勇气,在战败后则打起退堂鼓,毫无坚定意志。所以,石达开是公司的好员工,而不是自主创业的老板。因此,石达开创业失败。各位又是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