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时代一般从万历元年讲起,这里追溯一下万历皇帝的父皇大明隆庆皇帝,他在位仅有短短六年,史家对他的评价却很高,他虽才智平庸,却堪称“明君”。
说起明穆宗朱载垕也是个苦命人,他出生于1537年3月4日(嘉靖十六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此时,他的父皇已在位十六年了。
早在朱载垕出生前四年,嘉靖十二年八月十九日(1533年9月7日),嘉靖皇帝的皇长子朱载基出生,不幸的皇长子仅两月后即病故。
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嘉靖帝册立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三子朱载垕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
明世宗嘉靖皇帝
朱载垕四岁被封为裕王,但仍住在宫里,直到16岁时,因其母杜康妃不受朱厚熜喜欢,自己又不是长子,嘉靖帝命刚满16岁的朱载垕就藩裕王,以后,朱载垕在裕王邸生活了13年。
嘉靖二十八年(1549)三月,朱载垕被册封为裕王十年后,大明帝国发生一件天大的时期,那就是太子朱载壡薨了。
朱载垕原本可按次序递补为太子,但由于嘉靖帝认为次子朱载壡立为太子后享年不永,故迟迟未予册立太子。
朱载垕的四弟景王朱载圳年少,服色与裕王朱载垕无别,朝野议论纷纷。
直到嘉靖四十(1561)年二月,嘉靖帝才命景王朱载圳出居封国,以杜绝其觊觎之心和朝野的议论。
漫长时光里,朱载垕没有储君之名,依旧是裕王,生活过得战战兢兢,唯恐父皇怪罪。
朱载垕真正是一个苦命的皇子,按照立嫡立长的皇家继承法,他早就该被册封为皇太子了,可惜他摊上了嘉靖帝这样一个多疑且迷信的老爹。
储位未定就像一颗大石头压在皇子朱载垕的心头,他每天都提心吊胆,怕他的皇弟、景王朱载圳取而代之。
倘若嘉靖帝执意要立景王为储君,大臣们必然搬出大明祖训来据理力争,可固执的嘉靖帝未必肯就范。
这种事情最终并未发生,景王最终在嘉靖帝去世前一年即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九日(1565年2月9日)死于德安(湖北安陆)王府,无子废封,谥景恭王。
终于,再也没有人和朱载垕争储君之位了,又过了一年多,他终于当上皇帝了。
一、隆庆新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改元隆庆。
隆庆帝
1、拨乱反正
隆庆即位后立即纠正其父的弊政,之前以言获罪的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抚恤并录用其后,方士全部付有司论罪。
以前的道教仪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赋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又停止嘉靖为博孝名强行施行的明睿宗(即明世宗本生父兴献王)明堂配享之礼(即秋季祭天,要以在位皇帝之父合祭,为此导致明太宗庙号被改为明成祖)。
嘉靖帝尸骨未寒,隆庆帝就全面推翻其父的政策,固然有拨乱反正的意图,但其中或许也夹杂着报复父皇的意思吧!
2、重用贤臣
隆庆帝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致力于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
张居正与高拱
他采纳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的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是为隆庆议和,并有俺答封贡。
隆庆帝力行节俭,信用内阁辅臣,并不加以掣肘,但不能制止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这也与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关,如果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断不会出现如此情形。
3、废除海禁
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话说废除海禁对明朝乃至当时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明朝通过贸易大大增加了收入。
二、纵情声色
隆庆帝才智平庸,对国家大事,他并不热衷,而是懂得放权,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贤臣,国家照样整理得很好。
而大明亡国之君崇祯帝则完全不同,他和隆庆帝一样才能平庸,却不信任大臣,总是想事必躬亲,对大臣刻薄寡恩,最终弄得众叛亲离、自缢煤山的悲剧结局。
崇祯帝
隆庆帝却能选贤任能,得以将大量时间用于纵情声色,然而,纵欲毕竟伤身,加之,长期服食春药,身体每况日下,难以支撑,最终,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
我们设想隆庆帝多活十年,朱翊钧也慢慢成长起来,那时,将天下交给他,或许,大明又将是另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