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红楼梦》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一部皇皇巨著,她如同文学领域的维纳斯,因残缺而令人无限猜想、无穷探佚,从而散发出无止尽的魅力。很多特别热爱《红楼梦》的人,都特别难以接受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书,因为续书与曹雪芹所写前八十回实在龃龉太多,这让一些有文字“洁癖”的读者实在难以接受。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原书与续书的不统一、不协调、不契合,也带来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人们完全可以去探讨一下,在曹雪芹所作却不幸遗失的《红楼梦》原著当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命运到底是怎样的呢?原书人物众多,尤以宝、黛、钗三人着墨最多、刻画最力、份量最重,小编不揣冒昧,试以其中薛宝钗为对象,与广大读友共同探讨一下她在原书中的最终结局究竟如何。
这里先来说说高鹗的续书是如何安排薛宝钗最终归宿的。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薛宝钗的结局写得明明白白,那就是“抚孤守寡”。
贾宝玉出家之后,把已经拜过堂、结过婚的薛宝钗扔在家里,让她守了寡。当然,高鹗在那个时代也算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作家,不忍心对薛宝钗下笔太狠,于是安排她怀上了宝二爷的孩子,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孩子后来还跟他堂哥贾兰上演了一出“兰桂齐芳”的好戏,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这时候,已经守了十多年活寡的薛宝钗自然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然而,有很多读者根本不认同高鹗这种续法,他们认为有不少证据表明贾宝玉与薛宝钗虽然成了亲也没有夫妻之实,根本没让她怀上孩子。而薛宝钗这样的人又是有着很强节烈观的人,不管贾宝玉是出家还是死了,以薛宝钗的性格都不可能另适他人。由此看来,薛宝钗的结局只能是无儿无女、孤独终老。
还有人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认为薛宝钗最终改嫁了,嫁给谁呢?很可能是贾雨村。不会吧?薛宝钗有这么高贵的出身,怎么会嫁给贾雨村这种忘恩负义又贪酷徇私的小人呢?很多人乍一听可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但仔细一推敲,似乎薛宝钗与贾雨村还真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有着相似的价值观。
这里提供两个依据:
其一,贾雨村曾撰写过一副对联,其中有句话是“钗于奁内待时飞”,大家知道,“时飞”正是贾雨村的表字,虽然我们不能硬生生把这句话里的“钗”理解成“薛宝钗”,但曹雪芹在书中是玩过大量这种文字游戏的。
其二,薛宝钗曾写过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而贾雨村正是一个做梦都想着青云直上的“有志青年”。试想一下,如果他与薛宝钗真结成了一对夫妇,即便算不上珠联璧合也是如鱼得水吧?
把上述三种关于薛宝钗结局的说法概括起来,分别就是“抚孤守寡”、“无子终老”、“改嫁他人(贾雨村)”。
曹雪芹在前八十回《红楼梦》中有没有透露关于薛宝钗结局的信息呢?还真有,最直接的当那么,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是合写在一首里面的,在写薛宝钗的那部分判词里,有一句话无疑最具有象征性的,那就是“金簪雪里埋”。
金簪既钗,毫无疑问象征着薛宝钗,可这是一种戴在头上、用来固定头发或顶戴之物的饰品,怎么能埋在雪里呢?我们可以据此推断,薛宝钗的命运是悲剧性。然而,这句话里传达出的信息并不那么具体,我们还是无法确知薛宝钗在曹雪芹的构思和创作究竟有什么样的结局。””
好在还有另一个线索,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那就是薛宝钗在大观园中的住所之名——蘅芜苑。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其实这三个字大有深意。要知道,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个特点,那就是没有一句废话,几乎每个字、每句话那么安排都是极具匠心而且经得起推敲的。
在“蘅芜苑”这三个字中,最值得琢磨的是“蘅芜”二字。蘅芜本是一种香草,常如“杜若”并举。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蘅芜还常常跟一个悲剧性人物联系在一起,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最宠爱但又早早死去的妃子李夫人。
据说李夫人出身名门,她有两个哥哥都是当世名人,一个是音乐大师李延年,另一个是名将李广利。李夫人不仅长得特别美丽,而且擅长跳舞,深得汉武帝刘彻欢心。
可惜的是,李夫人身体不好,进宫没几年、大约二十岁出头就得病死了。早在她得病时,汉武帝就经常亲自去探望,在她死后更是万分悲痛。晋人王嘉在《拾遗记》中更是写到汉武帝因为过于思念李夫人,曾经多次梦到她,里面就有“帝息於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这样的描写。在后世文人的诗文作品中,也曾多次引用这个典故。
由此一来,“蘅芜”这种香草,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早逝的美人。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薛宝钗安排的住所偏偏以“蘅芜”来命名,很有可能就寓示着薛宝钗的最终结局是因病早逝。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薛宝钗因病早逝之前,很有可能要么是在守寡,要么已经改嫁了,或许正是因为守寡和改嫁的悲苦失意,让薛宝钗最终走上早逝这条路。各位读友,不知道您是否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