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对年羹尧的认识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年羹尧是雍正朝大臣、雍正朝人物,没有雍正的提携,就没有年羹尧的威震西陲、享誉朝野。雍正的洗白神剧《雍正王朝》更是普及加深了这种观念。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真实情况是:年羹尧在康熙期间就已经位极人臣了。
年羹尧,生于公元1679年,死于公元1726年,是清朝著名的将军。他虽是武将,但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他还是有一定才学的。一开始,他并没有从军,走的是文人的道路。在康熙年间,他中了进士,被安排在翰林院工作,期间,还多次参与了监考。
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还不到而立之年,此时,康熙对他很是看好,认为他定会有所作为,就破例让他做了蜀地的巡抚。对此,年羹尧非常的感谢圣上,他向康熙帝保证,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后来他的确也做到了。
到了四川,他迅速地了解了当地的情况,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他还带领自己的部下作风清廉,不徇私舞弊。这些都被康熙看在眼里,因此,康熙对他愈加的赏识了,对他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并且,让他勿忘初心,做个“纯官”。
年羹尧也没有让圣上失望,康熙五十六年,策妄阿拉布坦带兵攻打西藏地区,他的手下杀了和硕特汗国的汗王。当时的年羹尧人并不在四川,四川的军队由康泰管理。他们本是要去支援,但是,内部出现了问题,就回去了。
年羹尧闻此情形,立刻写了安抚信派人送去,而后,向康熙上疏,说明情况。他觉得康泰已经不能再用了,请求圣上让他去管理军务。康熙立刻答应了他,还派了一个帮手给他。第二年,年羹尧增强了四川的军事防御,这一行动,让康熙帝很满意,称赞他做事灵活,然后,升他做了总督,治理民事的同时还要管理军队。
之后,在西藏的一系列的事情处理上,年羹尧表现得很是卓越,让康熙帝非常的满意。西藏事务处理好后,年羹尧回到了京城,康熙帝为了嘉奖他办事得力,把自己的弓箭赏给了他,同时,还升他做了川峡的总督。康熙六十年的九月份,青海地区发生了动乱,年羹尧漂亮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再一次体现了他智勇双全。
到了后来,雍正做了皇帝,也很是看重年羹尧。
雍正元年,皇帝让年羹尧管理西部地区的所有事情,他的地位和权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甚至,雍正还命令西南地区的官员都得听从年羹尧的安排。
年羹尧善长兵法,传闻,在某年的一次战争中,他的军营驻在野外,半夜三更,将士们听到有很大的风向军营吹来,没过一会儿,风就停了,悄然无声。将士们不以为然,但是,年羹尧却不同,他猜测敌军正在就在附近埋伏着。
随后,他派一支军队去密林中围杀敌人,果不其然,将士们不虚此行,将敌军全部绞杀。后来,有人问年将军:“你是怎么知道敌军就藏匿在密林中的呢?之后,将军说:“因为那阵来得突然停得突然的‘风’。急促的风不会突然的停下,只可能是林中的鸟受了惊吓,一群接一群的飞起导致的,必定有人经过,才会让鸟这般躁动。”
那片林子,在驻营的时候,年羹尧就观察过了,林子很大,鸟肯定不少,所以,他就知道了,肯定有敌人埋伏在那儿。
雍正元年秋,青海地区动荡不安,形式不容乐观,战争的火再一次地燃了起来。雍正让年羹尧去平定这一动乱。年羹尧速速去了西宁,当时,主力军还没有集结起来,敌军趁此时机钻空子向他们发起了突袭,年羹尧在紧急关头运用空城计。
敌军见城上寥寥无几的几个人,觉得有问题,就暂时退了兵,这就给年羹尧留了很多时间集结军队。空城计只是一个缓兵之计,不能长久,此时,年羹尧决定反击,他让前去偷袭的将士都带上一块木板一根草,他们都很不理解但依旧拿上了。
前去突击的途中,军队们碰到了一片湿地,于是,年将军就让他们把带的草扔进去,然后,把木板放在上面,大家都安全过去了,到这儿,将士们才理解了年将军的意图。因为,这块湿地的原因,所以,敌人并没有怎么防御,觉得他们过不了沼泽。
年羹尧也是猜到了他们会这么想,因此,这次的偷袭大获全胜,青海一战得以结束。远在庙堂之上的雍正听到捷报后,大喜望外,高兴得都哭了。后来,雍正知道了年羹尧这一战很是艰难,而且,年羹尧一心为主,处处考虑雍正的感受,使得雍正对年羹尧更是心疼了。
所以,他每每谈及年羹尧的真心体贴,都会抹泪。而且,在给年羹尧的圣旨中更是将这种感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在我们这些平常人看来,这无非是古代帝王笼络人心的手段,帝王都会的权术,但是,这里雍正所表现的是他的真实情感。
但是,也是因为年羹尧的志得意满,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招致雍正的警觉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公元1725年正月,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不久,就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但为表示帝王之恩,最终,特赐其狱中自裁。
参考资料:
【《雍正王朝》、《论年羹尧之死》、《清史稿· 列传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