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画像
孔子从55岁到68岁,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所走过的路线是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历时十三年,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以说花费很大,孔子周游列国经费从何而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入
办私学的收入
而孔子最早的职业生涯是私塾先生,孔子的私学,学费怎么收?收多少?目前唯一的一手资料只有《论语,述而》里的一句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意“。
孔子在私学讲学
传统说法:束就是一束,有十条。脩就是干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意“。意思就是说:凡是交了十条干肉作学费的人,我没有不教的。但也有另外的说法是:孔子的意思是,但凡15岁以上的男生,我没有不教的。以上说法哪个正确不知道,这里也存疑。假如传统说法符合事实,孔子办学近30年进账应该不少。
孔子在讲学在官学教书的收入
当时的官学,专门教贵族子弟,培养礼节和为官之道,不但不要交学费,还管饭。孔子办私学,具体收入不可靠。但他在官学里教书时,却有明确的薪水纪录。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私学已经停办,在鲁国也做过几年官,不得志,前往卫国寻求机会。卫国国君卫灵公很赏识他,请他做官学的教授。卫灵公问:“你在鲁国做官时,鲁国国君给你多少年薪”?孔子说:“6万俸粟”。于是卫灵公也按年薪6万俸粟给他发工资。这里说的年薪6万是粟子,又叫小米,6万小米,如果是6万斗小米,有二千石,唐朝一石就是45公斤,6万小粟,重达90吨。
孔子在官学讲学政府出力,私人赞助
孔子早期周游列国,是从31岁开始,只不过没有55岁的时候声势浩大。那时候他正在山东曲阜办私学,大概给学生讲课遇到难题了,觉得自己知识储备不够,在鲁国找不到答案,决定动身到其他国家游学。
孔子出游
当时所有诸侯国共同的首都河南洛阳,洛阳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从山东曲阜去河南洛阳,全程不到500公里。但来回走一趟的经费,也够孔子受的,好在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南宫敬叔,他的爸爸曾经是鲁国大夫,他的哥哥正做着鲁国大夫,南宫敬叔直接去找国君说:“俺老师这次去洛阳,是想找寻一个答案,那就是咱们周朝当年为什么兴旺?现在为什么衰落?这个答案对于咱们鲁国可是非常有利的,干嘛不给他提供点资助呢”?国君觉得有道理,大笔一挥,批给孔子一辆马车,两匹骏马,还配了一名司机,路上的经费政府全包。另外让南宫敬叔也跟着孔子一块去。
孔子周游列国
去洛阳以后,孔子开始频繁的到鲁国周边的几个诸侯国去游学。虽然人不多,但花费也是很大的。
经费的来源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渠道就是他人赞助,譬如鲁国大夫季孙氏,曾经一次性送给孔子师徒小米90吨,师徒70多人都来吃,也能吃个三四年的。这样的私人赞助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孔子周游列国总体说来,经费也是很充裕的。
孔子周游列国避雨处(已作成雕塑)
孔子的学生当中,子贡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很有钱的。很多人都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子贡从经济上资助了不少,其实,子贡比孔子小得多,早年孔子周游齐国等诸侯国的时候,他刚出生,没机会给老师提供赞助,这个说话有点不靠谱。但他成年以后,对孔子经济上的资助才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