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的各个故事都蕴含哲理之义。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中,你们知道为何孙悟空要打三次白骨精,而不是打一次或者两次呢?其实这并不是巧合。
作者这样安排是有道理的,首先在古代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说法,也有“事不过三”的习惯,如果孙悟空真的一次就把白骨精打死了,这样就不能更好地体现出取经之路的艰难,而只打两次又不能深刻的表现出一行四人的内心世界,相较之下打三次就会显得合情合理,并且这也与水浒中的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三气周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表现方式也与当时古代对“三”文化的态度有关,就我个人而言,“有再一再二却没有再三再四”的观念深得我心,因此唯三次,才能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亦更有趣味性。
**曾经在这一故事中这样形容孙悟空“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那么从孙悟空打死的一家三口人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神秘规律呢?
还记得孙悟空第一次打死的是一个白骨精幻化的村姑,第二次打死的是白骨精幻化的村姑的奶奶,第三次打死的是白骨精幻化的村姑的父亲,实际上白骨精幻化的这一家三口分别代表了佛门中的“贪嗔痴”三毒,而取经队伍必须斩断“贪嗔痴”三毒,才能通过灵山的考验,从而得以取得真经。
与其说这故事暗藏规律,不如说它在揭示一番道理。白骨精第一次幻化村姑,向唐僧师徒送斋饭,而猪八戒却对其动了贪念,这便是犯了佛门中的“贪戒”。白骨精第二次幻化老妇人出现,猪八戒对其身份妄加猜测,虽说这直觉是对的,但还是犯了佛门戒律中的“嗔戒”。而白骨精最后一次以村姑父亲的身份出场,唐僧却因其和孙悟空决裂,宁可相信他人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徒弟,这便是犯了是非不分的“痴戒”!
唐僧怪罪了孙悟空三次,但在唐僧有难的时候,孙悟空却不计前嫌的去救唐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做人要懂得明辨是非,不要像唐僧一样过分地相信外人,当自己内心有想法时却因他人简单的几句话就开始动摇,唐僧固然善良,但真正的善良并不是愚昧的“圣母心”,而是用“火眼金睛”看事物本质。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无意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