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上的一个专业名词,诸葛亮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
什么叫“箭垛式”人物,这是取自草船借箭这个典故,意思是草船上的草人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但却收获了满满的箭,反映在诸葛亮这个人物身上,那就是诸葛亮明明没有做很多“神”事儿,可是后人却认为他做了,并对他崇拜不已。
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空城计、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都是假的,没错,都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面编撰的,并不是真实的,大家可能有些失望,那诸葛亮这个人物身上还有什么是真的呢?我们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的背景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也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很多人就觉得诸葛亮只是一个农民,其实并非如此,根据正史《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他的父亲是太山郡郡丕,叔父诸葛玄曾经是豫州郡太守,所以诸葛亮的家世根本不像很多人脑子想象的一个农民,自己喜欢读书,研究治国之道的一个天才,他能接触到书籍是跟他家的家风有直接关系的。
草根出身,逆袭成一代天才的情节只适合出现在一些虚幻的小说中。
诸葛亮掌兵
大家看《三国演义》最崇拜的就是诸葛亮各种神机妙算,尤其是在军事上的表现,总是能料到敌人的动向,然后提前设防,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一开始跟随刘备根本没有掌握兵权。他主要负责一些外交工作和后勤管理的事宜,比如“乘舟入吴,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这件事情是历史上真实的,但直到这个时候,诸葛亮也没有掌握兵权,说白了去东吴也只是外交事宜。
那么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掌握兵权了呢?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
这个时候刘备、关羽、张飞都不在了,其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蜀国就开始衰落了,一个国家人才是根本,拥有雄图伟略的先代不在了,国家自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可是在谋略格局方面,却并不怎么样,就像《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那八字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诸葛亮的军师才能没得说,只要是他打的仗总是赢多输少,《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南征只用了十几个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语调很自然,似乎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没必要赘述一般,可见《三国志》作者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很赞同的。
但是诸葛亮在谋略格局方面也出现了若干的问题,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奇谋为短”。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他在蜀国取得东川之后力劝刘备称帝,公元220年魏国曹丕称帝,次年刘备也称帝了,魏国占据中原地区,力量最为雄厚,加上曹丕心急难耐,称帝在所难免,可是刘备占据西南一隅竟也紧随其后,诸葛亮没有想到,这势必会引起吴国的忌惮,这对后来曹孙两家的联合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没有处理好蜀国内部的矛盾,一方面架空了刘禅,另一方面没有为蜀国培养出能守国的人才,要知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可就难了,但是诸葛亮一直忙着战争,根本无暇顾及这些,最终刘禅信赖身边的宦官黄皓,黄皓也是排除异己,将整个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内忧外患之下,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没几年就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