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这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所以,历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积累和扩展,更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那么,什么是历史?
可以说,它并不是死板的、空洞的文字记载,也不是脱离现实的传说。它是存在过的人、发生过的事、后世观察者的角度和前人所处的立场。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所获取的历史信息就像是一块斑驳的布匹,它既被染上鲜艳的颜色,又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褪色,既被人撕出缺口,又被人打上补丁,既被人做成长袍大褂,又被改成过帽子背心。
最终,这匹布料被染得多了,补得多了,改得多了,用得多了,后人也就忘了它原本的样子。历史终究是历史,想要“亲眼所见”那是不可能的。最终,我们只能用哲学推理的路子,来推敲假想一下当年发生过的种种。
三国时期,无数英雄如朝露般涌现,诸如诸葛亮、关云长等英雄名将被后人口耳相传,刘备所建立的蜀汉基业,在这批名将的支撑下中兴。然而,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三国时期最先走向覆灭的正是蜀汉。但是,从历史资料来看,刘备堪称“天之骄子”,不但占据“天时”,就连“地利”和“人和”都站在了蜀国这边。
这里,所谓刘备之“天时”,其皇叔的宗室身份就是雄踞一方最名正言顺的理由,曹操想得到这个理由,不惜挟天子以令诸侯,落得万古骂名;所谓刘备之“地利”,刘备起事之初占据河北涿州,从地图上来看,比曹操还要靠北,而按照三国势力的最终走向,无疑靠北的一方更具优势;所谓刘备之“人和”,那自是不必多谈,不论刘备身边卖命的谋臣武将,还是其治下的黎民百姓,哪个不对其心服口服?
那么,这个占据绝对优势的蜀汉为何会沦亡?
笔者认为:致使蜀汉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天府之国”,在这片安逸的土壤,使上古凶兽熊猫放弃肉食改食竹子,少不入川的格言在蜀汉士兵的身上一一应验。很快,刘备的士兵们死于安乐,就连太子刘禅,最后,都养成了一副安于现状的样子。后来,我们的伟人,并未沉沦于这片安逸的乐土中,最终,在他的带领下军队选择走出去,走到了陕北也就迎来了胜利。
岳飞死于秦桧之手,这是世人皆知的。其问题是,秦桧为什么会对岳飞痛下杀手?金国掳走二帝以及其家眷大臣,宋朝以惨痛的代价换来短暂的和平。其实,以宋朝的国力,在短期的修养后必可重振旗鼓。中原民族以农耕为基础,富饶的中原大地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南宋在休养生息后卷土重来也未可知,而岳飞正是南宋中兴的最大希望。
身为南宋的统治者,赵构对亡国的恐惧是旁人无法想像的,而在南宋混得风生水起的秦桧,他同样不希望大宋亡国。宋朝亡国,损失最大的并非忠勇如岳飞之流,而是赵构秦桧等迂腐顽固的统治阶层。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秦桧、赵构是岳飞最大的支持者,他们不可能反对岳飞抵抗金兵。
最终,就算岳飞功高盖主,那么,岳飞的离奇死亡,也是一个充满疑点的历史悬案,并不能以简单的一句“莫须有”论处。说到这,可能会有朋友说“笔者这是在为宋朝统治者开脱罪名”,实则不然。按照当时宋朝的发展来看,主动出击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远远超过国家能承受的范围。
所以,赵构和秦桧都怕岳飞如果再打下去,国家的损失会比金人打过来更加严重,中庸之道就是如此。岳飞是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所处的时代非常特殊,岳飞成了中庸大臣们的眼中钉。所以,在赵构和秦桧的眼中岳飞非死不可,他们宁愿过几年中庸的安逸生活,也不想让岳飞打破格局。其实,说白了他们根本没有参加这场赌局的勇气。
这里,我们再来说说大明朝,不论明长城、故宫、郑和船队都曾让海外洋人瞠目结舌,然而,闯王的乱军摧毁了一切。随后,满清鞑虏坐享其成,如秋风扫叶一般击败了闯王。吴三桂之所以能在山海关支撑了那么久,这并非他的本事,而是那座牢不可破的关隘起了决定性作用。
努尔哈赤每次来到这处雄伟工程前,抬头仰望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拥有这样雄伟城墙的国家一定惹不起。”所以,直到吴三桂大开关门之前,满人根本不敢侵犯山海关一步。之后,等到这群外族侵略者入关一看,又是另一番天地:他们巴不得让自己的马跑得再快一倍。
如此这般,大清军队也好尽早收罗这大片的中原河山... ...不久,李自成的农民军败退山、陕,清军攻占北京,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六岁于同年十月一日在北京登皇帝位,清军入关,二十余年内占领关内全境。这时,我们的英雄去哪了?不是跳河就是冤死了... ...
恐怕,这时的老百姓才会反思,历史只有一个屈原,一年只过一次端午节就够了。
参考资料:
【《历史概论》、《三国志》、《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