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区,城市化的发展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也是城市市政设施发展较早的城区。
1843年的上海开埠,西方资本开始大量进入上海,到20世纪初,他们从外滩一带向西沿南京路、延安东路建造了大量的现代商厦、金融机构、办公楼、旅馆、饭店。
城市的发展促使当局建设市政设施,先后建设了城市水、电、煤设施,渡口,桥梁,污水处理,邮电,交通运输等城市公共设施和管道工程。
西区污水处理厂
当时公共租界工部局为解决这一大片地区的抽水马桶和其他生活污水的处理,于1918年经过勘查调研,决定建设与雨水排水分流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这些高级住宅区和办公楼的水厕粪便污水。
1922年,租界当局在林肯路(现天山路)北侧,罗别根路(现哈密路)申家宅附近,置地40亩,于1926年建成西区污水处理厂。
其污水管道东从黄浦区河南路向西沿南京路,经静安寺、愚园路进入长宁区,沿途有10个提升泵站。
长宁境内有二个,分别在长宁路、凯旋路和周家桥古北路处,管道直径为60厘米×90厘米的蛋形管,沿愚园路经极斯菲尔公园(现中山公园)进入白利南路(现长宁路),经白利南路铁路口提升泵站,继续沿白利南路向西达周家桥,经周家桥提升泵站向南转入霍必兰路(现古北路)再转入林肯支路(现天山支路)、林肯路(现天山路),向西达西区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采用二级活性污泥法,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最科学的处理方法之一,如今的许多污水处理系统还沿用此种方法。处理后的废水排入苏州河,沉积污泥作肥料使用。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可日处理污水2万吨。
▲哈密路西区污水处理厂
西区污水厂的二级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当时为世界一流,设备全由国外进口,其蛋形管呈竖向铺设,在区境全长约6500米,整个系统全长约1.5万米。
泵房暴气池、沉淀池等设施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泵房等设施仍在,由于其是上海早期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上海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除西区污水处理厂外,长宁早期的市政设施先后还有:
吴凇江渡口——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年)曹氏等人于吴淞江南岸八九图与北岸长生庵之间设置渡船称曹家渡,用木船来回摆渡,直至1929年。
凯旋路铁路车站——沪杭铁路于1906年动工,1909年建成,全长189公里,全线共有36个车站。
上海西站就是其中的一座。1916年12月4日,沪杭铁路梵王渡站建成。上海的军政要员、工商界人士四百余人先乘列车沿新建线路参观,以苏州河铁路大桥最为壮观。因梵王渡车站在北站和南站之间,所以曾称为上海中站。1935年,改称上海西站,1989年,改为长宁站。
这座车站在铁路线东侧,二层砖木结构,清水勾缝红砖墙面,红机平瓦屋面西洋建筑,沿铁路线有钢木结构候车月台。车站内有候车室、售票处等。
这座车站一直保留到1997年。上海在原来沪杭铁路路基的基础上建设了城市轻轨明珠线(即现在的轨道3号线)。在这以前,拍摄上海20世纪20-30年代电影时,这里是上海火车站的场景地。自此以后,上海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场景了。
吴淞江铁路桥——1915年,境内吴淞江铁路桥建成(下承式桁架铁桥)全长45.65米的沪杭铁路2号桥,该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为双线桥面,实际只铺设单轨。桥的东西两侧有供浜南、浜北过河行人走的便道。
城市公共交通——1922年,公利汽车公司开辟静安寺——曹家渡——兆丰公园(现中山公园)静安寺环路公共汽车线路,境内有了公共交通。
电话区所——1926年,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在忆定盘路99号(现江苏路535号)兴建路升电话交换所并开通,区内开始有了电话。1952年,路升电话交换所改为江苏电话分局,容量4100门。
邮电区所——1925年7月16日,周家桥邮电所在白利南路(现长宁路1335号)成立,为区域内最早的邮电所。
城市道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清政府勾结英、法租界军队,先后雇佣以美国人华尔、英国人戈登为首的洋人,组成洋枪队转战于沪郊和苏浙一带镇压太平军。为运转装备和供给之便,在上海县城西北,即公共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后称公共租界)的西首修筑军路,徐家汇路(现海格路、华山路)和极斯菲尔路(现万航渡路)。清同治五年至八年(1866-1869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陆续接管清政府道路,租界当局开始越界筑路。
曹家渡桥——1920年代,曹家渡地区开始繁荣,吴淞江两岸工厂林立,人烟稠密,两岸交通仅靠渡船,不仅拥挤,还常有落水溺毙者。两岸厂商组成曹家渡建桥促进会,1926-1928年先后向淞沪督办公署、上海特别市政府,请求建造曹家渡水泥桥,后由于经费无着而改建木桥。曹家渡桥1929年动工,当年竣工。因桥的南堍有三官堂,故该桥俗称三官堂桥。曹家渡桥桥长42.67米(140英尺),宽6.83米(22英尺4英寸)。建桥总造价11548块银元,曹家渡建桥促进会负担了三分之二约计8000银元,剩余由市政府支付。
忆定盘路埋管工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诸安浜被公共租界当局所筑的越界道路忆定盘路(现江苏路)截成东西二段,因此在此处埋管筑路,为境内最早的填浜埋管工程。
雨水排放管系统——192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忆定盘路(现江苏路)、白利南路(现长宁路)、开纳路(现武定西路)、极斯菲尔路(现万航渡路)、霍必兰路(现古北路)等道路下各埋直径为30厘米的下水道1000米左右,作为雨水排放管道系统进入苏州河,解决区域内道路积水的问题。
城市供水设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商自来水司凭借其与公共租界工部局的供水专营合约,从静安寺沿徐家汇路(现海格路,华山路)铺设6英寸(150mm)输水管至境内东南部忆定盘路(现江苏路),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向南延伸。光绪二六至二十八年(1900-1902年),铺设另一条6英寸输水管,从静安寺沿极斯菲尔路(现万航渡路)到境内东北圣约翰大学(现华东政法大学),解决沿线的自来水供应。
城市供电设施——清宣统元年(1909年)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1929年出售给美商,更名为上海电力公司),从裴伦路(现九龙路)发电站架设线路以2千伏电压输电至圣约翰大学处,在极斯菲尔路(现吴家宅)建造30千瓦变电站解决区域内的供电。
煤气设施——境内管道煤气始于19世纪末,在极斯菲尔路(现万航渡路)圣约翰大学处敷设有管道煤气。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圣约翰大学,与英商煤气公司董事长詹纳·霍格的住宅贴邻,校内沿用煤气照明,愚园路等沿线都有煤气供应。
编辑 | 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 钱昊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