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爆发,这算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的主权遭到频繁侵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到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当时的清政府狂妄自大,腐败无能。即使,有着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英雄也无济于事。
而且,当时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中国和他们有着一定的差距,是处于劣势的。所以,对于当时的历史事件,不仅要从宏观上分析,还要从细节上进行分析。我们从当时的防务大臣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一些清政府对战争失败后军事技术上的讨论内容。
梁章钜是当时清朝的防务大臣,夫人郑齐卿为进士郑光策长女。虽然,他没有林则徐的名气大,但是,他在当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大人物。此人满腹经纶,务实求本,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更是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时的梁章钜和林则徐是一个地方的人,从小到大在别人眼中就是优秀的存在。很快,在众人的意料之中考中了进士,入宫为官。后来,因为其种种表现,令皇上对他比较满意,不久,梁章钜就成为了军机大臣。
可以说,在他考取功名的道路上,可谓是一帆风顺。早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梁章钜就可以踏实的办正事。然而,这样平坦的仕途之路并没有让他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梁章钜对自己的成就不是很在意,和林则徐一个心理,为当时鸦片毒害中国人的事情感到忧心忡忡。
所以,当时林则徐上奏请求朝廷禁鸦片,他也跟着一起上奏,以此表明其相同的心意。
所以,到了后来,林则徐前往广州禁鸦片的时候,他也一起去协助缉拿鸦片贩子,清除鸦片种植的区域。由于,其对自身的严苛,做事认真负责,所以,当时广州的禁烟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尽管,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那么轰动,但也算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
随后,中英之间爆发了鸦片战争,梁章钜作为当时清朝的防务大臣,负责当地的防务工作。据历史记载,当时,英国向内陆发起进攻时,梁章钜迅速运送了几十座火炮作为支援,并且,十分负责的抵抗来犯的英军。
运送这些火炮作为前线的支援,他也上奏了朝廷,在战争结束后,还是要把这些火炮从前线归还到自己手中。但是,令人可惜的是,这几十座火炮在战争过后,全部失踪无迹可寻,有人说是被英军缴获带走,也有人说沉入了大海。可以说,这种结果,梁章钜的内心很是痛苦。
后来,梁章钜担任巡抚之职,开始部署新的火炮。在他主持火炮防御工作的这段时间,英军看到后不敢再犯,纷纷绕开。梁章钜调任后,他手下的两位总督,因其贪生怕死,最终临阵脱逃,结果是:新建造的火炮转眼之间又失去了。
在与英军的多次交战中,连二连三的失败,这也导致清军对英军的火炮产生恐惧心里。最终,使这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的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不如对方。但是,梁章钜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另有原因。梁章钜作为当时清军的重要将领,对武器的了解还是十分透彻的。
他认为:“没有理由对英军的火炮产生恐惧感。”其实,这也不是夸夸其谈,他从武器角度分析过,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他觉得,当时英军所使用的是飞炮,表面上看上去光彩夺目,十分吓人,实际上,其杀伤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吓唬一下敌人还是可以的。
所以,在当时的战斗中,就是因此,两位总督还没真正的和英军对战,就已经被对方外表光鲜的火炮吓破了胆子,以至于四散而逃,所以,导致清军大败。
梁章钜认为:这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那么,为何清军的火炮难以战胜英军呢?
对此,梁章钜做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清军的火炮并不是杀伤力不够,但是,其命中率相比之下比较低。他觉得,我们的火炮开炮了上百次才有可能一发击中对方的船舰,而英军的火炮命中率很高,所以,尽管英军的数量不高,但是,武器精良,他们照样可以以少胜多。
当然,也曾有人对梁章钜的观点持反对意见。
并不是清军的火炮命中率不高,而是,在陆地上炮口的位置是固定的,这不像英军的船舰可以来回走动,火炮比较灵活,所以,自己成了活靶子。梁章钜也对此表示回应,陆地炮台设计合理,没有突显,适合防守,对方难以攻克,最终,还是因为总督的贪生怕死导致人心涣散。
到底鸦片战争期间,清军的火炮和英军相比,到底存在着怎么样的差距?这是个比较严肃的问题,本人并不能对此问题下定论,需要历史的考证。不过,梁章钜作为亲身经历的人,他说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晚年的梁章钜则主要从事诗文著作,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在其七十寿辰时,好友王淑兰所撰的贺联则非常贴切地概述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参考资料:
【《梁章钜评传》、《楹联丛话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