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当成“赝品”无人问津,鉴定后发现是国宝,今被禁止出境展览
编钟,大家知道有哪些呢?可能大家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了,但其实还有一套比它更为珍贵的编钟,它曾被当成“赝品”无人问津,鉴定后发现是国宝,今被禁止出境展览。它比曾侯乙编钟早了四百多年,它就是晋侯苏编钟,而其主人晋侯苏,通过推断,则是西周时期晋国国君晋献侯。
这套编钟共有14件,起初是在山西省的一个小村庄曲村里面发现的,这里共有19位晋侯的古墓,九代的晋侯都是埋葬在这里,可见是一个很大的遗址,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晋侯墓地遗址。但是不幸的是,当时的盗墓活动非常频繁,当时的保护措施没有完善,此地也遭到了盗墓者的盗掘,其中这套晋侯苏编钟就被盗走了。
按理说,这套编钟的价值应该是很高的,盗窃分子拿到手之后,无论在哪里,应该都会有人抢着买下来才是,但事实却相反,这套编钟却没有人相中,更没有人要去掏钱买了,后来它们流落到了香港的古玩市场。明明是出土的文物,甚至称得上是国宝,究竟是为什么会没有人买它们呢?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套编钟虽说是真的,但却真的是没有人“识货”,就连一些“行家”都认为它们是假的,一些权威也认为这套编钟一看就是别人仿制的,因为“破绽”太明显了。一般的青铜器都是铭文事先刻在陶范上,然后在铸造的过程中再会自然地留在青铜器上面的,而不是人工直接刻画上去的,但是这套的铭文就是直接用利器刻在上面的,而且刻痕还很明显,所以,懂点行的人都会觉得这套就是赝品,甚至是博物馆都觉得这是假货,所以它们在民间的流落了很久,直到有一个人发现了它们。
这个人就是张光裕教授,他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看到它的时候,他觉得这套编钟绝对不是简单的赝品,于是拍了照片发给了马承源先生,上海的博物馆的馆长,这位馆长对于青铜器有着很深的研究,对于青铜器的鉴定有着非常多的经验。果然,看到张教授发过去的照片,他就隐隐地觉得这是真品,仔细研究之后,再次肯定这就是真品无疑,因为每个编钟上面的铭文是连续着的,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故事,如果它们是仿制的赝品,这一些铭文大可不必这样做。
所以馆长马上联系了上级的领导,得到了他们的高度关注,征得同意之后,就通知张教授要快速买下这套编钟。老板看到有人愿意出不错的价格买下,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他自己都认为这是赝品。
所以,这14件钟被完整地包装好运到了上海,专家们看到它们,都非常激动,后来,在山西的遗址又挖出了两个小的编钟,与这14个是一套的,所以这更能证实它们是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