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讲,北京的所有物件基本上都是文物,上到的故宫,长城这种不能移动的文物,下到古代家里的陈设摆件,几乎只要是有点历史渊源的物件,就都是中国的文物,毕竟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讲,这些宝贝不是简单的一个前朝旧物,而是另外一个时代的遗产。对于北京来讲,让人随手就能摸到的文物当属城墙了,但是在几十年之前,中国经历了战争的,在炮火之后的城墙也被毁坏殆尽,外城是这样,内城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也摧毁了不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军已经将北京包围住了,但是知道里边是有文物的,所以一直坚持要和谈,迟迟没有下令攻打,先后派出了可靠的人,和梁思成接触,向他咨询了北京里边还有什么珍贵的文物,并且让其在地图上一一标注出来的,有了这个地图之后,在解放了北京的过程当中,十分的注意,想方设法的要减少这个城市的损失。
但是枪炮无眼,只要是炮火声一起,谁哪里知道的会毁坏一些什么,于是傅作义先带领部队起义,这样才免于北京的一次劫难,但是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北京在战乱年间保住的文物,却在和平时期被拆除了,这一点看起来十分的可惜,关于这个事情,众说纷纭,有人说,古城墙的拆除就是为了建设工业,发展北京的经济,但是当时梁思成就拿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他提出,要是想保护北京的古城墙的话,就得按照他的方案来,但是最后还是被中央给否决了。
在现代的人眼中看,梁思成的方案很有超前性,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计划,但是放在当时,面对古城墙拆除与否的问题,郭沫若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一直都主张拆除古城墙。按照梁思成的意思,他不同意将行政中心放在内城,但是这个事情被中央否决了之后,他退而求其次,希望可以将古城保留下来,站在一个建筑学家的角度上来讲,他对于北京这些有年代历史的古城墙来讲,是有感情和寄托的。
这些在外人眼中不起眼的城墙,其实在现在也是一种文化的祭奠,是北京一路风雨走来的象征,他一直都在说,古城墙的保护和北京未来的建设根本不冲突。古城墙的存在不会影响到未来北京人的的生活。
但是郭沫若觉得,古城墙其实就是一个墙壁,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要是将其拆除,发展北京未来的经济才是正道,听了这个话林徽因,一气之下病倒了,之后这两口子到处奔走相告,希望保留下来城墙,但是政府依旧选择站在郭沫若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