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名将,数不胜数,那些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一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赢得万世敬仰。
要是提起名将,几乎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的说几个出来。要是看名将,每个人的眼光不同,所以每个人关注的名将也不同。
要是说起失意名将,那么恐怕非李广莫属了,在后世许多文人严重,他简直就是代表,一个个读了圣贤书的儒生,一个个将自己怀才不遇或者说假装自己怀才不遇,最后都把情感寄托在他身上,于是前仆后继的颂扬之下,作为失意英雄的李广名号响彻天下。
当然,在那个时代,建立军功是博取封侯的最快的途径,所以男儿何不带吴钩,博取关山五十州不仅仅是唐朝的一句诗,更加是汉武帝时代的真实写照,再春秋时代贵族被血洗,汉末贵族士族还没有形成的时代,几乎都是平等的。
那么,李广是真的生不逢时还是说他才能稀松平平?毕竟,在那个注重军功的时代,封侯是最好的表彰,也是最好的证明。整个汉武帝时期攻击匈奴然后建立军功而封侯的人成百上千,就连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因为跟随霍去病出击匈奴而被赐爵关内侯。
李敢被赐爵是李广死去的一年,当时他们父子一个以前将军身份跟随卫青,另一个跟随霍去病,最后,李广迷失道路自杀,李敢因为军功赐爵。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李广悲壮的自杀,所以才引发后世之人为之鸣不平。而且这些人的出发点都是代入自己,把自己失意的愤恨找到一个出发口,用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心理,却一个个都忽略了本来的实情:李广在整个汉武帝时期经历好几个边郡的太守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每战辙北,或者说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从来没有什么可以提的上场面的战争来作为封侯的理由。
由于司马迁史记的影响,里面描绘了一个生龙活虎,威风八面的李将军,甚至将他单列一传,而卫青霍去病合列一传,也就是说司马迁的特殊照顾,也是处于同情悲壮英雄的性格,才让李广看起来很牛逼。
可是,事实上,这位李将军的功劳乏善可陈,仅有一次可能封侯的时期还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跟随周亚夫讨伐,但是鬼使神差的接受梁王的将军印,虽然斩将夺旗,勇不可挡,依然错过了封侯的机会。
以后呢,来到汉匈百年战争时代,勇不可挡的李将军统兵五方,不注重排兵布阵,安营扎寨,只是自己发挥匹夫之勇,多次的身陷重围,或者自己股神前往而丢下大军,所以匈奴人敬畏他但是他没有取得什么战绩的根本原因。
在汉武帝看了,甚至名不经传的人都能封侯的时代,非常迷信的认为李将军运气不好,于是授意卫青不要让李广担任前锋。果然,卫青处于皇命,也处于私心,调离李广命公孙敖取代前将军职务,由李广担任侧翼,但是没有向导的李广迷路,然后就羞愤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