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网络
文章:必读历史
在中国各个文献之中,奏议这一项可以说是十分独特的一类文献,奏议作为古代对于各种政策与决策的存在和施行依据,可以从对奏议的研究中看出这个朝代究竟采纳过何种政策和施行情况如何,甚至对于民间反馈都可以从奏议中看出一些,而古代的各种文献中,对于奏议的保护情况也相对较好,所以奏议就成了我们研究该朝代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
对于汉代的奏议,更多的研究是在于从奏议之中,看汉代文字的转化以及对于文学的研究,比如汉代时期对于学术与经学等重要文献归纳为“文章”,而奏议这一文体,在汉代也很荣幸被归为“文”这一大项,对于古代时期,尊卑分明,特别是在汉代对于尊卑制度的制定让奏议这一文体只有上书朝廷,才能被称之为奏议,而对于其他官员对官员,官员对平民的折子只能称之为奏记,而对于臣子向皇帝直接上奏的文书中,我们可以通过其文笔来看出该臣子文笔以及志向等内在因素。
西汉时期的贾谊,年少时期就已经可以看出其志向的远大,年少有为才华出众,青年时期便有了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在他的奏议中,文笔慷慨激昂,富有感情,甚至可以说是“情大于理”而在其他人例如司马相如的奏议之中,因为其一直陪伴在武帝身边,对武帝的性格脾气十分了解,所以他所写的奏议一般都是靠隐晦曲折的劝说方式达到效果,所以可以从他写给帝王的奏议中看出他的问题十分缓和,作者都将自己的性情融入于向帝王奏议的文字之中,这些文字就如同为我们展示汉代各个臣子的性情和思考一样,十分值得后人研究。
汉朝在武帝时期可以说是世界上地域最广势力最强的国家,在汉朝的奏议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强的“大汉思维”,汉朝的奏议并不是说仅仅谈论事情,两言三语简简单单说完即可,汉朝的奏议每一篇都可以说是巨制,恢弘磅礴动辄千字,洋洋洒洒一大长篇是汉代奏议的一大特点,这种文笔现象也可以说是汉朝时期在全国人民心中的普遍意识,因为国家的强盛所以民众的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厚,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奏议也就变得十分精彩可看。
奏议在汉武帝之前,可以说是汉朝文章最伟大的成就了,因为汉朝时期得到专制制度不断被加强,对于文人儒士能自我表达观点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很多人不再像战国时期能对某一举措某一事直接评论或是指点,如果要向帝王直接进言,必须要有一定决心和毅力才行,这就让奏议充满了忠君报国之意,十分让人感动,他们或慷慨,或激愤,在紧要时刻挺身而出,甚至以死进柬,这种充满情绪和使命感的表达也为后人的文学创作留下了宝贵的基础。
自汉武帝之后,汉朝独尊儒术,对于这样的决策影响也可以从奏议中看出:汉朝的奏议总是引经据典,依经立意。在汉武帝之前,奏议一般是直接表达作者本人的直观感受和想法,会富有作者本人的个人感情色彩,用自己丰富的感情凝结于文字打动帝王,但是在汉武帝之后,奏议就开始主要引用经文来加强对自己观点的认识,开篇便是引用某经来表达某一思想,然后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委婉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多都写得四平八稳,看不出作者的情绪有多么慷慨激昂,通篇都是孔子如何说过,孔子如何做过,并且根据这些让帝王好好思考一下在儒家典故的影响下臣子认为应该怎么做。
因为汉代时期奏议的作者虽然五花八门,但是读者多为君王一人,所以对于奏议的文章采用的文笔和措辞就需要十分仔细和谨慎,很多奏议并不是说一时之快,写完之后便直接交给帝王,而是自己在一旁琢磨数日甚至数月,经过揣摩后自觉无误,才敢交上去,这种富含有自己感情但是又不得不保持谨慎的心理情况反而让汉代的奏议成为了提升文人写作能力的一大机会。
对于汉代奏议的研究可以说就是对于后世很多文章文笔根源的研究,在那个时代的文人们实实在在的想要为国做些什么,这样的情况下诞生出的文笔和文学素养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和探讨。
声明:本文由必读历史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每天分享历史故事、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