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提起托孤,历史上的例子有很多。大部分是发生在老皇帝年老即将去世而小皇帝又年幼的情况下。类似于康熙王朝中的四位顾命大臣,而我们今天要谈的就是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发生在三国时期的白帝城托孤。
既然提起白帝城托孤,我们就不得不提这之前发生的事,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让刘备活活气死呢?
在公元的219年到公元223年,在这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刘备经历了他一生最为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在公元219年的时候,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孟达和刘封拿下了东三郡。他后来派关羽镇守荆州,随后关羽发动了樊襄之战,围困曹仁于樊城,然后他又水淹于禁的七军。这时候的蜀汉已经达到了一个实力的顶峰,但是这也是短暂的,这辉煌来的快去的也快,孙权暗中和曹操勾结,然后偷袭了荆州,迫使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杀。
关羽被杀后,作为结拜大哥的刘备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一向隐忍退让的她此时毅然决然的做出了一个决定:讨伐东吴。要知道此前东吴和蜀汉一直是处于关系修好的状态的,甚至还联手打败过曹魏。而诸葛亮所做的隆中对中也说到要修好和东吴的关系,而后讨伐曹魏。难道当时就没有人劝一劝刘备吗?当然不是。当时几乎满朝文武都站起来强烈反对,包括诸葛亮和赵云。这两位在刘备心中那可是举足轻重的元老级大臣了,说话肯定相当有分量。因此总是不愿接受满朝文武的意见,但听到这两位的劝谏之后,刘备还是迟疑了。可是此时半路杀出个张飞,他这一来可是更触动了刘备的兄弟情,而他更是力挺伐吴,刘备于是拍了桌子:不用再劝我了,我意已决。
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刘备的大军犯了大忌,干燥的季节驻扎在树林中,七十万大军被陆逊一把火全都烧死,刘备大半生的积蓄就这样消失殆尽。这对刘备无疑是灭顶之灾,所以当时的他自觉无颜回成都,所以兵败后退居白帝城,再加上人老体衰,也就再也没有回去的机会,死在了白帝城。而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在病床前刘备撑着最后一口气对自己的儿子刘禅说:孔明即是汝父,凡事都要听他的意见。又对孔明说:你看这孩子,能辅佐就辅佐,实在不行就杀了他自己做皇帝。而刘备能说出此话显然他是知道孔明的人品的,他料定孔明绝对不会杀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称帝,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战术。而后诸葛亮的表现也确实没让他失望,虽然说此时的蜀国已经奄奄一息了。
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夷陵之战蜀国败的有多惨,大家都觉得之后诸葛亮既可以征服南蛮各族,对孟获七擒七纵;又能够七出祁山,让曹魏无法安然地修生养息。其实,这也就是诸葛亮厉害,换做任何一个人辅佐刘禅,蜀国早在刘禅即位之初就会灭亡的。当时蜀国前期的卓越文武重臣基本消耗殆尽,死的死老的老,五虎上将只剩一个赵云,并且不久之后还病死了,谋士也只剩了一个诸葛亮,马良黄权这些比较有名的将领也在夷陵之战中或死或降了。
经此一战,蜀中的兵力可以说是消耗殆尽,大半生的家业已经被刘备折腾没了。此时的蜀汉声望降到了最低点,邻国的侵扰更加频繁,面对曹魏的进攻也显得无力抵抗。如此来看白帝城托孤也就是不得已而为之了。但其实白帝城托孤远没有它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它考验的是三个方面:主公的眼光,托孤大臣的人品,还有后继者的能力。其实前两项可以说刘备是满分。诸葛亮辅佐刘禅时事无巨细,公众一切大小事务都要亲自操劳,也算是对刘备有个交代了。都说诸葛亮事无巨细,那么他到底有多事无巨细呢?就连打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要亲自操劳。天天如此,身体自然就吃不消了,再加上后来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可以说刘备死后的每一天诸葛亮都真的做到了他在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夙兴夜寐。而唯一的变故,造成整个托孤事业毁于一旦的因素就是他的儿子刘禅——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在三国中一直是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出现。每逢大事他都是说听丞相的,气的诸葛亮后来几乎是留着眼泪叹息到:你怎么就不能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呢?不过其实依我看,这也不能全怪诸葛亮,你想一想,人家孙权为什么能成大事,自幼丧夫又丧兄,那执政能力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了的。而刘禅呢?刘备死前蜀汉大权都在刘备手中,刘备死后又是诸葛亮总揽一切大权。想一想:就连打二十军棍这样的事都是诸葛亮自己操办,刘禅哪里还有自己的操作空间呢?长期没有掌握权力,于是刘禅只能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吃喝玩乐上,慢慢地发现有比权力更好玩的东西,也就放弃了对权力的争取,以至于后来亚父病死五丈原,蜀国被灭后,他都还很知足的做个安乐公,乐不思蜀呢。
其实照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诸葛亮就像是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负责着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各种事物。但是像他这种经营者究竟合理不合理呢?我认为是不合理的。诸葛亮对很多事情类似于二十军棍都要亲自操办这样的事的处理方式,看起来是勤勉,但是实际上,作为一个三军统帅,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样损耗自己的身体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一是给诸葛亮身心造成了很大困扰,反而影响了军政大事的处理;二无形中造成了诸葛亮对他人缺乏信任的错觉,使朝中生出许多谗言小人,蜀汉的将相也缺乏实战磨炼,少了担当,恶性循环又加重了诸葛亮的负担。这一点,对现在的公司管理,可以当成一个历史教训,很多公司的管理团队,尤其是主要管理者,也如诸葛亮一样,事无巨细都自己去处理,不肯或者不敢放开给其他人来做,轻重不分反而容易延误战机,耽误了公司的战略发展。而刘禅就像是一些本来可能有能力肩负起重大责任的新人,本来心怀远大,可是后来一再得不到实践,没有掌权的机会,渐渐地退化了,成了一个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