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世的时候,蜀汉阵营高层一直是比较团结的,因为刘备镇得住场子,虽然关羽和张飞曾经对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有点小小的不满意,但刘备一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就摆平了,而事后看来,关羽张飞并没有心存芥蒂。我们知道,蜀汉阵营前期一把手是刘备,后期是诸葛亮,核心高层还包括五虎上将,虽然四方将军中不包括赵云,但是赵云一直是刘备的大管家,也算位高权重。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五虎上将之中,谁跟诸葛亮关系最好呢?细看下来,第一的当然不是关羽,赵云也排不上第二。
按照《三国志》作传的排序,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作为武将第一人的关羽跟文官第一人的诸葛亮关系当然不可能太好,因为这是官场或者朝堂大忌:萧何不可能跟曹参过从甚密,而要不帮着弄死韩信,萧何别说保住相位,连脑袋都有点悬;明朝徐达跟两任宰相李善长胡惟庸都不对付,所以徐达善终,李善长胡惟庸被灭门。要是比较起来,诸葛亮就是刘备的萧何,关羽就是刘备的韩信——镇守荆州的关羽管着刘备一半家当,已经具备了韩信当年“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的影响力。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关羽跟曹操有一点很相像,就是都对当时的门阀士族不感冒甚至瞧不起,大名士边让,曹操说杀就杀了,而关羽则是“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而诸葛亮恰恰是关羽瞧不起的“士大夫家族”出来的,这俩人不打架刘备就已经偷笑了,想让他们关系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至于马超,就是诸葛亮向他伸出橄榄枝他也不敢接——本来他就在刘备阵营活得战战兢兢,彭羕彭永年(演义说字永言,不对,张松也不字永年,字子乔)跟他发几句牢骚,他也赶紧向刘备打小报告,而彭羕被关进监狱之后,第一时间写信给诸葛亮求救。实际上是马超害死了诸葛亮的朋友。
很多人以为赵云跟诸葛亮合作时间最长,应该是最好的朋友。可是看看正史我们就知道,赵云赵子龙一生只忠于两个人,前期是刘备,后期是刘禅。因为跟刘禅的特殊感情,赵云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盯着诸葛亮。而赵云对蜀汉的忠心,可能还要超过诸葛亮:刘备要把益州良田美宅分给功臣(包括诸葛亮),赵云站出来反对,诸葛亮不吱声;刘备要伐吴夺荆州,赵云反对,诸葛亮还是不吭气——诸葛亮或是支持的,因为不夺回荆州,“隆中对”就成了泡影。
而最重要的一点证明,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丢了街亭被灰头土脸打了回来,就处分了三个人:有罪(其实应该是有错)马谡最亏,丢了脑袋;指挥失误的诸葛亮降职不降权——降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而有功的赵云却从中护军、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要知道,四征四镇将军都是二品,仅次于同为二品的但却享受三公待遇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而镇军将军只有三品(镇军大将军二品)。赵云不但品级下降,还丢了最重要的兼职——中护军,这可是个重要的职务,周瑜、司马师、费祎都曾兼职中护军。这里要插一句:后汉三国军官滥封,笔者可能对其品级权限描写与部分读者不同,因为不同史料记载不同。
下面就剩下黄忠和张飞了。而看黄忠的升迁速度,那简直比火箭还快:原本是刘表手下不出名的中郎将,归顺曹操当了裨将军,再投刘备,就讨虏将军、征西将军、后将军。要知道,在汉朝,前后左右四方将军是可以开府治事的,手下有独立的人马班子。而人事安排,基本上是诸葛亮拿计划,刘备批准,至于诸葛亮表示黄忠升迁太快怕关羽不高兴,那实际是给刘备打预防针,刘备果然从命:“吾自当解之。”说黄忠和诸葛亮关系好,我们看正史中的两句话就明白了:“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臣(诸葛亮自称)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如果说黄忠跟诸葛亮算老乡兼朋友,那么在张飞眼里,诸葛亮可是“亦师亦友”,不管诸葛亮怎么看张飞,张飞肯定是把诸葛亮当做仅次于刘备关羽的好朋友的,我们从以下几点就能看出张飞才是五虎上将中跟诸葛亮关系最好的:首先是两个人出身相同,有共同语言。诸葛亮出自琅琊诸葛世家,时代高官甚至可以推算到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那里;而张飞是五虎上将中最有钱的,关羽夜读春秋,张飞则对书法绘画情有独钟,而书画艺术正是世家子弟的最爱。
另外我们还知道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这其中的君子小人跟人品无关,指的是社会地位——按照古代说法,门阀世家出来的叫君子,草根出身的就是小人。而在张飞眼里,亡命江湖的关羽、少小从军的赵云,似乎还划不到君子行列。不知道为什么,张飞对读书人有一种超出常理的喜爱和尊敬,那个门阀世家出身的名士刘巴,几次羞辱张飞,但是吃了闭门羹的张飞毫不在意。
这样看来,张飞似乎跟诸葛亮有更多共同语言,关羽不大看得起诸葛亮,赵云坚守原则也不会跟诸葛亮走得太近。而看诸葛亮对五虎上将后人的安排,我们就可以知道,五虎上将中跟诸葛亮最好的不是赵云更不是关羽:赵云的两个儿子,一个当了虎贲中郎将(赵统),一个当了牙门将(赵广),接过父亲赵云的蜀主剑继续保护后主刘禅;关羽的儿子关兴当了不久虎贲中郎将就去世了,关家此后再无高官;只有张飞,儿子张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孙子张遵也当上了尚书,这都是位高权重的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