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安蜡花舞
天水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在这座城市观光,总会被一些远古神话耳濡目染。而且过段时间会随着考古发现的图案文字新读解,使得天水的神话版本升级更新。在科技还无法解释自然现象的时代,人们把伏羲的智慧视为神灵显现。认伏羲为祖先是因为他非凡的创造力曾改变了华夏族生活方式。
大神的改革创新
战国诸子百家的先秦文献记载了先民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有巢氏在树木上造窝,成功躲避了野兽攻击;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吃熟食;伏羲氏用绳索结网,从事渔猎;神农氏发明了耕田工具,开展了农耕时代。
后世文献描述的伏羲很神。“伏羲的母亲华胥氏踩了雷神的脚印,怀孕十二年,生下了人头蛇身伏羲。后来天降大洪水,伏羲和妹妹女娲藏在葫芦里,躲过了灾难。他们为了延续人类火种,结合为夫妇”。后世将他们的形象视为龙,所以我们总以龙的传人自居。以后,伏羲氏族禁止兄妹通婚,发明了一种“会”的自由恋爱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会”改变了原始血缘婚姻向外婚姻的过度,扩大了人们的社交圈子。
天水南山滑雪场
天水麦积小曲
伏羲的名字是“驯兽师”之意,他教人们如何圈养畜生。伏羲还发明了八卦,代表着中国最原始的哲学。《易经·系辞传》中描述:“一匹龙马(形象类似西方独角兽)驮着一幅奇怪的图案游出黄河将它献给伏羲,这就是《河图》。后来又有一只神龟从洛水中爬出来,龟壳上写着些神秘的符号,这就是《洛书》。伏羲仔细读解《河图》《洛书》悟出八卦图,以此推算历法、辨别方向、占卜吉凶”。
从天水出发1000公里旅程
“天水”名字的来历也很神奇。从汉武帝元鼎三年(114年)便开始使用。源自于“天河注水”的神话。据说西周以前的天水林森茂盛,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可是到了汉朝初年发生了连年干旱。土地荒芜,再加上反反复复对匈奴战争,让天水疲惫不堪。某天,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天上闪现一道金光,接着大地颤栗,被劈出一道裂缝。猛烈的暴雨下了三天三夜,待到天晴,裂缝已被雨水注满,形成湖泊。此湖水质甘醇,从来不会干涸,当地人说湖水从天而降,通着天,起名“天水湖”。汉武帝听到这个故事,遂命将行政中心搬到湖边,设天水郡。
乘坐火车,从江南前往甘肃,天水之水从河南三门峡就可以看到了。渭河与黄河在三门峡交汇,沿着渭河一路向西,横穿陕西,便来到天水。一下车,一尊伏羲汉白玉坐像矗立在接站口,尽管不甚精美,也起到了扎眼作用。天水“羲皇故里”之名,很少有人不知道。
天水有一座伏羲庙,河南淮阳县有一座伏羲陵(太昊陵)。5000年前,伏羲从天水出发,顺着渭河,朝着太阳的升起的方向,走过秦岭、关中平原、函谷关、黄河来到河南大平原。伏羲的这1000公里徒步,即是华夏民族的迁徙路线。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河南淮阳的肥沃土地容易打理,华夏民族由此向农耕迈出了第一步,顺利与神农氏完成时代交接。继承了女娲的美貌,天水出美女
伏羲一生的功绩多与黄河平原有关,但他的故里在天水的西城门外。到了天水,参拜伏羲庙是头等大事。没顾得上吃饭,卡在光线最好的黄昏前往。在院内,看到古老柏树形态怪异,灰白色树皮裸露,饱受了岁月沧桑。庙堂里的造像十分简单,孤零零地只有伏羲的雕像。没有道士,没有和尚,大殿门前的香烟依然缭绕。
伏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贤王,名列三皇五帝之首。形象要么披着树叶,要么兽皮。前额突出,双目炯炯有神。伏羲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他的发明一方面改变了生产结构,也改变了男人的地位,母系社会转向父系。
天水古琴
天水自古以来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西夏人和羌戎先后占据天水很长一段时间,造成当地风土人情多样化。天水虽小,却有自己小天地。连日以来我们看到了秦安看到了蜡花舞,天水古琴、秦安小曲,麦积小曲,感受到了天水人依然仙气十足。托人杰地灵之福,生活在天水优越感突显。这也使得天水的房价跟着一路飙升,一度超过了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