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他的诗文继承了韩语、柳宗元古文的优良传统,创作了许多风格独特的散文和诗词,在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称为当时德高望重的文学盟主。
欧阳修雕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家中陷入贫困交加的境地。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江南名门大家,知书达理,贤淑善良,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女子,她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不管家庭多么贫困,她也要教孩子识字。因家贫没钱买毛笔和宣纸,她就用芦苇杆做笔,用沙子当纸,手把手地教欧阳修在沙子上练字。欧阳修从小聪明,在母亲的激励下,发奋苦读,决立下长大后出人头地,为国为民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经过勤奋的努力,天圣八年欧阳修考中进士第一名的成绩,次年任洛阳留守推官。当欧阳修登上仕途的时候,正是北宋民族危机和朝廷党争最严重的时候。朝廷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吕夷简为代表的的保守派斗争较为激烈。欧阳修坚定地站在改革派一边,他关切国事,体察人民的疾苦。他一度因支持范仲淹的改革主张而被贬。庆历年间,欧阳修再度参与范仲淹所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以后,他又再次被贬谪。一直到至和年间,他才入朝为官,逐渐做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重要职位。
欧阳修与苏轼
欧阳修博学多才,诗文创作和学术著作都成绩斐然,同时他又是一代名臣,政治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以双重身份进入文坛,团结同道,鼓励后辈。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尹洙、梅尧臣、苏舜钦是他的好友,苏洵、王安石等人受到他的推荐,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更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后起之秀。在当时的文人群体中,欧阳修享有很大的号召力。在政治活动中所展现的人格素养,受到重视道德节操的士大夫的推崇与尊重。
欧阳修喜欢称赞人的优点,并为国家推荐和保举各方面人才。当时几乎所有著名的文学家都曾得到过欧阳修的帮助,因此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种文人群体的力量,从而更加便于扩大影响,推行改革的主张。欧阳修从政为文的双重声威,使他获得了政治意见领袖兼文坛盟主的双重身份。
安徽滁州醉翁亭
欧阳修的诗文改革理论强调“道”对文章的决定作用,认为道是内容;文是形式。同时,他也意识到,有道德修养的人并非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他提倡写文章重事实,反对“对民间疾苦漠不关心”的“美文”。他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道统”观念的束缚,写出一些反映现实生活,为国家,为民众服务的好文章。
欧阳修书法
欧阳修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流畅自然。其词清丽,创造性的继承南唐余风。欧阳修几次被贬,几经宦海浮沉,最终成为政治威望很高的政治家,又因提倡诗文改革运动和其自身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坛盟主。他的门生大都成为北宋文坛上极有成就的人物,观其一生,欧阳修无愧于一代文学宗师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