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社火脸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星
CC讲坛第29期于2019年1月25日在北京东方梅地亚中心M剧场举行,“宝鸡社火脸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星出席并演讲,题目为《让传承成为一种潮流》。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文化遗产,如果不能打破传承的禁锢,不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地创新,今天的遗产明天终会消失。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星:社火脸谱起源于西周,从古代的祭祀、假面、歌舞发展演变而来,是我国最早的古老的脸谱艺术之一。
80年代初,我们陈仓区的社火脸谱艺人把脸谱画到马勺上。马勺是古人用来舀水和装粮的工具,马勺与人面相似,所以在表面可以绘画,非常自由,有浪漫气息,接地气,起到祈福纳祥、镇宅辟邪的作用,至今还是我们陕西一个非常好的民俗作品之一。
我第一次见到社火脸谱是在1976年。那是时还不到8岁的我,在春节见到耍社火的队伍来了,万人空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我看着走过来的社火有英雄神仙、忠臣孝子、穿漂亮衣服的女子、画白脸的上蹿下跳的小丑,我不禁为这些脸谱深深地震撼,如醉如痴地追着、撵着看着,直到社火队走远。回到家里我给妈妈绘声绘色地讲:“社火脸谱非常好看,画得非常精彩,我很喜欢。”妈妈是一个小学美术老师,她收集了我们祖上相传的有28个图谱的一个粉本,她把这个粉本给我拿出来看。我妈说:“这是咱们家乡的宝贝儿呀,你一定好好学习,把它以后传承发扬光大。”所以我从小就开始读一些历史书、民俗方面的书,使我对一些历史人物的性格秉性有了些许了解。
我大学毕业正逢国家改革开放大潮的时候,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西北的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去南方打工,乡村的生活非常的简单乏味,社火脸谱没人学,很多社火队也解散了。但是丝毫没有改变我对社火热爱的这一颗心!于是我就打听过年的时候哪里有妆社火的,哪个民间的老艺人还在画社火,我就跑去跟他们学。他们开始是不教我的,因为“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没有入他们的圈子,担心我是一时冲动不能坚持下去。但是我热爱社火脸谱的痴心没有变。听说我要妆社火,就让我给他们干杂活。我们的社火脸谱有一个秘制的配方,配好以后画在脸上。但要用手进行研磨,研磨一个颜色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我就抢着干这个活。还有一个就是扑土,脸上先要把黑色的油彩打上去。因为复涂法画脸谱,黑彩的油彩上有油,必须要用特殊的白土把上面的油吸掉。为了吸掉这些油就要去扑土,而这个活比较脏一些,我就抢着干。由于我能吃苦又认真,慢慢地很多老艺人接受了我。我平时给他们干活的同时还给他们照一些社火脸谱的照片,第二天洗好后就挨家挨户送给他们,他们认为我非常讲诚信。
在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心里很焦虑,他们的子女徒弟都去南方打工,没人学社火脸谱了。在机缘巧合下,我碰到一个非常开通开明的民间老艺人,叫王彩敖。他给我讲一些图谱和设色的秘方,比如说脸谱的颜色可以代表人物的性格:红为忠勇白为奸,黑色勇敢粉老年,绿色侠义草莽蓝,金银二色色泽显,专画妖魔鬼神判。具体的每一个脸谱也有口诀,老先生他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比如关公:卧蚕眉,丹凤眼,七星痣画在左眉边,满面红色亮闪闪,五缕长髯搭胸前。老先生又把他这个派系传承的两个图册80个脸谱交给我,说:“你拿回去临摹,看我怎么用色,怎么勾线,把它学会,融会贯通以后拿来给我,看你掌握的如何。”王彩敖在我们圈里威信极高,德高望重,愿意帮助人。他把我领进了这个社火圈子以后,圈子里的老艺人们都接受了我,把他们各自门派里秘不示人的脸谱都传授给了我,我就反复地临摹学习,直到融会贯通。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我要买一些绘画的册页,要买笔墨纸砚,要去拜访老艺人,还要买摄影的器材,因此我的家庭生活面临困难,经济非常拮据。我们陕西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有给孩子穿新衣服的习俗,我和爱人就在批发市场给女儿买了一件最便宜的棉袄。孩子过年穿着新棉袄,高兴得跑来跑去。三十晚上扣子全部掉了,两个胳肢窝也开线了,我爱人埋怨我说 :“我看你还不如出去打工呢,你这样下去咱们咋办啊?”我说:“我喜欢脸谱这个传统艺术,我一定要把它坚持下去,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去做,如果我不做,后面的年轻人都不会做这个事情了,我决不放弃!”。
我在画脸谱的过程中想,社火脸谱画到脸上,等到社火戏表演完结束就卸掉了,为什么不能拿到市场上销售?于是我就按照古老图案画了一批,拿到西安鼓楼、书院门旅游商品一条街去推销,结果我们西安人都对社火脸谱缺乏了解,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传统社火宣传不够。于是我就写了大量的宣传介绍社火脸谱的文章投稿发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仅靠宣传不行,还要把我们的脸谱推广出去。全国各地的展览会、民俗工艺品旅游节,政府推荐我参加,我都积极地报名。我根据各地风土人情绘制的脸谱,在展览会上成为亮点,然后人们争相购买。
很多朋友觉得传统社火脸谱非常拙朴大气,但也存在问题,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有人说,你这个东西好,但我们北方干,马勺容易开裂;还有时间长了会掉色、捎色。这就引发了我的创新思维。创新就是要跨界,万法归一为我所用。木头容易开裂,我试用了几十种木材,发现用梧桐木作马勺脸谱的胚子,既不容易开裂而且还可以增加种树农民的收入,农民种一棵树,原来卖二三百块钱,做马勺原材料可以卖一两千块钱;针对颜色黯淡,我就选用最好的温莎牛顿丙烯颜料;底漆腻子容易掉,我就用汽车腻子,然后用水砂纸抛光后上丙烯料,然后用汽车的烤漆把它喷上,饱和度光洁度和色度效果极好;还有人提出能不能做一些符合现代的立体感的社火脸谱?我就想,过去画寺庙壁画有个沥粉勾金的工艺能够赋予作品立体感,我也借鉴过来;还有说不符合现在的装潢装饰,于是我就用镶嵌工艺把南红、玛瑙、翡翠、珍珠、绿松石等有选择地镶嵌上去。这些有点缀镶嵌的马勺脸谱更符合现代装饰审美的价值取向,获得了市场和专家的认可。
2002年由于我们不遗余力地走出去,宣传推广我们的社火和社火马勺脸谱,宝鸡社火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的宝鸡社火马勺脸谱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于是我们的社火脸谱开始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我们社火脸谱的绚丽多彩。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社火脸谱受到法国人民的热爱,他们认为这是抽象艺术,他们把花脸妆马勺比作东方的毕加索;在意大利罗马的安吉莉卡有400年历史的图书馆,参加全世界的衍生艺术品节,马勺脸谱和达芬奇的手稿共同展出,受到了罗马人民的喜欢;在新加坡参展,他们认为社火脸谱由于没有受到外来文化过多的冲击,又符合现代的设计理念,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组委会评价社火脸谱为陕西丝绸之路的文化创新样板。
随着全国文化专家学者对我的认可和肯定,我觉得可以有所总结了。我想一个人活在世上,要立言、立德、立行,我要把我自己所收集的800个图谱进行汇集总结,把我听到的不同老艺人们口述的秘方口诀,口述的历史及我的创新思维都录入书中,于是我自费出版了16万字 800个图谱的《宝鸡社火脸谱》,供爱好者学习和参考,也供提供给搞工业设计的专家学者,提取传统美学元素,这也是我的初衷。我在社火脸谱的搜集中,获得的800多种图谱,及不同材质的金银铜的脸谱,包括陶的脸谱。我建了一个占地两亩,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宝鸡社火脸谱博物馆”,让大家都来我这里参观学习。博物馆里珍藏有我保存的同治和光绪年间的脸谱粉本,这就是真正的原始凭证,冯骥才先生见了说:“你看这一层厚厚的粉,它是文物啊,我都舍不得去动它。”在博物馆中,我专门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让那些爱好脸谱的人学习,无偿提供教具、场地让他们学会为止。很多学校请我去讲课,手把手给孩子们教社火脸谱,受到孩子们的热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把我们的文化真正地传播出去,让孩子们真正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在全国和全世界获得各项奖项也被专家学者们认可,带动了我们当地40多家工作室和作坊,这40多家产业的人,他们都是那些返乡的年轻人,他们利用所学到的互联网技术、自媒体的技术、微信和淘宝,自发地宣传社火脸谱和社火文化的衍生产品,做得风生水起,收入非常可观,可以幸福地有尊严地活着,给我们以希望和鼓舞。我的工作室聘请了当年帮助过我的老艺人,在我这里当艺术顾问,解决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衣食无忧。我还聘请20多位农村妇女,在我这里计件工资,在不影响农活的情况下集约经营,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三千多块钱。
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了我们的乡村经济,解决了乡村的就业,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和发展良性循环的造血功能。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这几年全国人民对社火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心,我们的社火队又重新恢复起来,大家又重新进行妆社火、扮社火,赛社火再度呈现往日的辉煌!各地的商超庆典,房地产开盘活动,请我们的老艺人们进行化妆,年轻人表演。 我们的社火队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市场。
通过20年的创新和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它是人的传承,一位民间艺术家不能仅仅地局限于他自己的传承人称号,而要不停地大胆地创新,要开源创新,打破门户的禁锢。只有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加入到民族文化传承的队伍当中,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传承文化的队伍当中,才可以使我们的非遗文化发出它闪亮的光和热,照亮全国,照亮世界。我要感谢文学大师贾平凹先生,他给我题字“花脸张马勺充满灵性而质朴,我甚爱之。”我还要感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荣誉主席冯骥才先生给我的题字“宝鸡文化浓似酒,张星马勺艳如花。”
我更要感谢那些给我传道授业的老艺人,我永远忘不了老艺人王彩敖老先生给图谱时说的话:“这是咱老先人给咱留下的东西,你一定要把他传下去啊,你不学谁学啊,以后谁要到你这里学,你千万不敢给人家设门槛啊,千万不能让咱这老手艺在你的手里断了啊!”今天我向您说:“师傅您放心吧, 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