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元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据资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展迅猛,并在江苏南京建都,此时清政府赖以铸钱之用的滇铜(云南省出产的铜料),因道路阻断而无法运进北京。一方面是镇压起义急需大量的军饷开销,一方面是铸钱的原材料告缺,给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最终迫使清政府自咸丰三年开始发行纸币和改铸大钱来弥补财政亏空。
唐,得壹元宝,顺天元宝等
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
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即将现身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的这枚武阳“三孔布”,通长60毫米,腰宽30毫米,重13克,属于大型布,为老生坑传世品。其文字清晰,铜质微红。面、背周沿有边廓,浇口在首部,合范较为准确,铸造精美。面文“武阳”两字上下书写,“阳”字左右两边分距较大,与“武”字呈三足鼎立之势。背面首穿孔上铸有数字“十五”,背文“一两”字体稍倾斜。
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城。此城在洛阳之西,故称其国为“西周”。西周君曾铸造 “西周”圜钱,钱径2.7厘米左右,枚重3.8至5克不等。公元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地。巩地在洛阳之东,遂称“东周”。东周君亦铸行“东周”圆孔圜钱,钱径2.6厘米,重4至4.5克。“西周”与“东周”圜钱当年铸量不多,流传至今已成珍稀泉品。—关汉亨著《中华珍泉追踪录》。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目前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铸。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作白金 (即白银) 三品。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
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目前出土银锭中年代最早的,是汉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铸。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作白金 (即白银) 三品。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明清两代均沿用“元宝”一词。
天启通宝是明朝是朱元璋时与嘉靖元年开始铸造的铜钱,是明代流通量最多的钱币之一。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年始铸,天启通宝钱分小平,折二,折十背文复杂,品类甚多。
清朝各类型通钱币
古钱币。。。
咸丰通宝铁母
各类型铜钱
铜元(清光绪开始)
历代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