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元培齐名的女子,到底是何种风华?
或许,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那些觉醒的女性,她们深信男女平等,也认为自己从来不输给男子,同时付出坚定的努力,最终到达人生的光辉定点。
女子当自强,这句话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前辈,用她们自己的人生,为后人谱写的一手战歌。
一、为求学而吞金,终于得偿所愿
读书是否无用,从古自今都只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不分男女,因为读书可以给寒门学子一条出路,也因为读书,如今女性的地位已经远远高过男性。若非书中自有黄金屋,或许我们还在深山老林中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1893年,这是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灭亡的时代,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平常人家依然根深蒂固。可即便如此,社会上依然存在异类。吴家的子女便是如此。他们家的女儿不屑女红,偏爱读书,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进入新式学堂学习。
那一年,吴贻芳和姐姐吴贻芬,为了让固执守旧的父亲答应自己上学的要求,竟然宁可吞金来证明自己的决绝。吴家的父亲虽然封建顽固,可到底也是父亲,人性中的不忍最终战胜了那仿佛不可摧残的思想,最终他还是点头同意,将两个姐妹送到了杭州弘道女子学堂。
1909年,摇摇欲坠的王朝终于走向了覆灭。吴贻芳那时还小,不懂得国家灭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可封建思想下的吴家父亲,却选择跳江殉国。作为家中唯一顶梁柱的哥哥吴贻榘,得知消息后决然在上海跳入了黄浦江。
如今我们无法评价他们行为的意义,唯一能够得知的,是这件事对年仅16岁的吴贻芳必然产生了偌大的阴影。那是她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若非二姨心疼将她接到身边,或许她也跟随父亲的脚步离开人世。
二、解放思想,参加五四
救赎吴贻芳的,除了她二姨,还有金陵女子大学。这所大学第一届学生只有9个,吴贻芳便是其中一位。家庭变故让她脸上没有了笑容,可学习到的知识却给她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并且为她指明了未来的道路。
在校她是学生会会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她带着学生一同走入队伍,站在了时代浪潮的前沿。后来,她在密执安大学念博士,面对澳大利亚总理站在演讲台上肆意羞辱中国,她站起来怒斥,并且愤然离席,第二日便写了一篇批判这位总理的文章,发表在《密执安大学日报》。
她克制隐忍,却据理力争,只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她的父亲和兄长,都深爱这个国家,她同样也深爱这个国家,因为读书,她懂得这个国家不等于清王朝,所以,她接受新的思想,却无论如何接受不了来自外国人的肆意羞辱。
后来,她回到金陵大学担任校长,年仅35岁,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女校长。那时候,正是破旧立新的时候,蔡元培铸就了北大的学风,而她,改变了整个女子的社会定位。那时候的女学,教授的虽然有前沿知识,可更多的还是往贤妻良母的方向培养,而吴贻芳用一己之力,改变了这一现状。
三、与蔡元培齐名,定下校训“厚生”
时代给人的局限性是难以想象的,那时连梁启超都认为女性教育只是“上可相夫,下可教子”。但学成归来的吴贻芳,却给金陵女子大学定下了校训——厚生。
她说,厚生应当是我们人生的目的,不能光为自己而活,更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造福和会。她想,女子的生命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家庭,或许,这个群体也可以拥有更加丰富的生命形态。
除了学习,她还要求女子强身健体。她担任校长时非常重视体育,并且希望女子不仅仅是以柔弱为美,更应当以朝气和阳光为美。此外,她还引入了如骑马、射箭等当时被认为只有男性可以学习的科目。
她教给年轻的女孩子什么叫做优雅,什么叫做健康,什么叫做礼节,更重要的,是什么叫做自己。她要求进入大学学习的女孩子,要有良好的体态,并且以身作则,一辈子她走陆都力争笔挺,做到文雅和漂亮。
因为有她在,金陵女子大学成为女孩子争先恐后都要进入的学校。这所学校也收入了不少优秀的学生,诸如章太炎的女儿等等,都愿意进这所大学学习。而吴贻芳除了照顾这些良好出身的孩子,更将招生范围延申至当时的平民阶层,并且专门设置了不少的岗位,帮助贫困学子读书。
她也不禁止自由恋爱,甚至在学校设置了专门谈恋爱的地方。这种教育观念,即使在现在来看都没有落时。后来南京被日军侵略,她开放校门,庇护了许多同胞,也成了中国抗战的代表人物。
这样的人品和风华,哪怕在如今这个时代都是少见的。她有风骨,有热情,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并且致力于改变女性地位,创办了一所有一所的女子学堂,称她为中国最有风骨的女先生,称她与蔡元培齐名,真的一点错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