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玉器一改西周时的极具共性,形成了个性化的区域风尚。其中,创制于楚地的玉器尤重推陈出新,与其他地区玉器有明显相异之处。杨建芳等学者率先提出了楚式玉器一说,随后楚玉的概念渐达共识。笔者将其理解为在楚地首创,体现楚地特有风格,包含楚文化因素的玉器。楚玉的存在空间超越地域的限制,除中山国出现外,在秦、晋、鲁、越等国墓葬中均出现过楚式玉器。楚玉的风格初显是在春秋中期偏晚,至战国中期乃臻于成熟,风格独树,现择其扼要概括如下:
一、造型
从题材上看,楚玉中常以龙、凤、螭作为母题,其中以龙的造型最具特色。自春秋中晚期,楚式龙纹就显现出与其他区系龙纹的可区分性。到了战国时期,楚玉龙更趋于张扬,虬曲多姿,富于动感。其具体特征下文将作详述。在造型思维上,楚玉以多物象复合造型为特色,龙、凤、螭等元素往往融于一器,诸如龙凤衔螭、凤首龙身的造型为他地玉雕中所不见。
从整体构型方式上看,楚玉体现出对于打破对称性的偏好。比如玉璧出廓部分的装饰物常以奇数出现,且大小时常不一致。另外,玉器整体也常因随料赋形而呈现不规则状。这类不规则外形常是曲线形的,流畅而有张力,富于运动感。运动感消解了不对称性而增强了均衡感,轻对称而重均衡是楚玉普遍具有的造型视觉特征。
二、纹饰
楚玉中较常见的纹饰有S形纹、C形纹、圆首尖勾纹、谷纹、勾连云纹、网格纹、綯纹、涡纹、螭纹、变形凤纹、变形龙纹等。其中,抽象几何纹占主要地位,S形纹、C形纹、圆首尖勾纹大量运用在楚玉中,常以重叠、交错等方式组成二方连续图案。这类几何纹常被用以组成物象,比如用S形纹构成简化凤鸟纹、用圆首尖钩纹代表简化夔龙纹等,这种对传统纹饰的简化创新是楚玉纹饰的一大特征。谷纹和云纹是战国中后期楚玉中极常见的纹饰,多被用来装饰玉璧和玉龙,这或许与器物的象征意涵有内在联系。楚玉的装饰手法还包括大量使用辅助性纹饰,如在主纹间用綯纹和网格纹来填饰空白,用各种重环纹、花叶形纹描饰龙身细部纹样等。在具象纹饰中,螭纹是最具代表性的,常融迹于以龙、凤为主题的造型中。
从纹饰的整体风格上看,楚玉尚藻饰,常将各种纹饰组合在一起构成丰富的图案。另一特点则是善用曲线条,其几何形纹均是由具有流动感的曲线构成,有化静为动、增强张力的视觉效果。
三、工艺
对镂空雕刻的熟练运用,是楚玉工艺风格的突出体现。虽然战国时期,镂空技法成为玉器工艺发展的整体趋向,但以楚玉中的镂空玉器数量最多,作工最精,且将镂空透雕作为璧、璜等玉器的出廓附加装饰也是由楚玉开其先河。此外,楚文化区特色的多节活套式玉器,将镂空工艺运用到极致。块状的坯体被剖切镂刻为可铺展连接的透雕玉片,化厚重为纤巧,体现楚地审美倾向,且这些玉器上的纹饰也类于楚风。
楚玉上呈现的高程度抛光也是其特征之一,战国中晚期时,抛光良好的玉器上常带有玻璃光泽,这一特征在汉代玉器中得到了继承。另外,游丝毛雕工艺也发端于楚,这类细密的阴刻线条在彰显精致美感的同时也体现了琢玉技法及工具的先进。
四、玉料
战国中期前后,呈现灰绿色的透闪石质玉料在楚文化范围内被大量应用,这些玉料内常可见深色点状内含物,呈脉状或片状分布。这种选料倾向在楚式龙形佩和玉璧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大量使用这类青玉,或许与此时楚国特定的玉料来源地有关,也可能与楚人某种意识形态导致的审美取向有关。
以上是对楚玉风格的简要概括,需指出的是,对于楚玉属性的判定,单一特征的吻合往往不足以作为评判标准,且楚玉的器类颇丰,每一种器类的造型和纹饰又都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