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剃刀匠曾国荃,担任两江总督,留下了造福江南的遗产
曾国荃(1824-1890年),湖南湘乡人双峰县(今隶属于湖南娄底市),湘军统帅曾国藩之弟,为湘军骨干将领和重要的地方官员,他的戎马生涯和官宦经历在晚清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从1884年起,曾国荃在两江总督这一举足轻重的职务上任职长达六年之久,经历了中法战争、洋务运动等重大事件和活动,成为清政府所倚重的封疆大吏。
百余年来,由于曾国荃曾经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极力维护清朝统治,有战火中敛财肥私、血洗南京等恶名,人们对曾国荃的一生始终褒贬不一,对他担任两江总督期间的作为也是毁誉参半。
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国荃维护了两江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他在两江地区调配兵力、修筑炮台、筹集粮铜、团结士气,妥善布置防务,使得当地居民面对法舰的威胁能够安居乐业;他恢复曾国藩的旧纲、体恤帮助盐商以及与湖南湖北等地多次讨论盐厘征收的问题,既增加了财政收入,更使得淮盐销售渐有起色,保证了两淮盐场十数万人的生计。此外,他还积极兴修河工、参与郑州决口的堵筑、剿灭土匪、筹办救灾、振兴皖南茶业等,这些措施都体现了他对两江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第一,两江总督一职是清朝除直隶总督之外最重要的地方总督职务,两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战略要地,又是财富荟萃的鱼米之乡,所以清廷对两江总督的选用一向十分谨慎,人选既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又要具备才干能够称职。比较而言,曾国荃在两江地区任职长达六年,时间之久仅次于曾国藩,这不仅显示了清廷对他的信任,也反映出他在两江有所作为和施政的稳健。
第二,以往曾国荃的显赫是累累战功和统领军队,督江期间,曾国荃的政绩是战守事宜、洋务建设和内政治理。他不仅将抚晋期间的灾措施稍加变通运用到了两江地区,更为妥善的是整顿了盐政、与时俱进的支持了海运、参与了郑工的谋划和办理,对地方治理的深度和广度都较之前任有所进步,因此也赢得了清廷的倚重和朝野上下的关注。
第三,曾国荃督江以洋务活动开始,也是他洋务建树最为集中的时期。他扩建了金陵机器局和金陵洋火药局,大力提倡兴修铁路和建设海军,架构电线和派遣留学生,这些措施都显示出他已经跻身于洋务派的行列而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尽管作为湘系集团的领军人物,他和左宗棠等人的关系并不融洽,却和淮系的李鸿章相处投缘,并有官场的种种风气和不少缺欠,但还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并走在了同僚的前列。
虽然当时位高权重,巨大的压力和责任也使曾国荃不堪其烦,多次在私下向同僚好友抱怨办理防务之累、筹集粮铜之苦、吏治民生之难。可是最终他还是以出色的政绩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国荃治两江凡六年,总揽宏纲,不苛细故,军民相安”。
由于曾国荃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所以他的很多想法和举措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在实践中,曾国荃扩建了金陵机器局和洋火药局,使它们为近代军事工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命人添设电线、提倡自主修筑铁路、支持派遣留学生、设立南京水师学堂,为近代中国新式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虽然曾国荃仍然坚持“中体西用”的观念,但是在19世纪80年代的晚清时期,这个观念不仅不算落伍,而且比妄自尊大的天朝上国观念显得更为高明。与当时顽固派和大多数普通国人相比,曾国荃并不因循守旧,能看到西方科学技术有用,从而大力倡导学习西方技术,反映了他思想认识的逐渐进步,这在当时也算极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