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栋
如果有人告诉你元朝皇帝元顺帝是南宋末帝宋恭帝赵显的儿子,你会相信吗?我想一般的人都不会相信。但是蒙古王公大臣们却相信了,而且深信不疑,数百年来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以至于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还找来赵家的子孙和蒙古皇室后裔比对遗传基因。那么,这件扑朔迷离的宫廷秘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南宋末帝赵显(即宋恭帝赵?(xiǎn)(1271年7月2日—1323年5月)1276年跟着奶奶谢太后投降元兵后,被囚禁于大都,封爵瀛国公。元朝统治者为了利用赵显拉拢汉人,巩固其在中国的统治,不但对赵显礼遇有加,还把皇室公主嫁给其为妻,生了一个儿子赵完普。但是当元朝扑灭了南宋的残余势力后,赵显就失去了作用,处置赵显就成为了元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杀了赵显吧,怕激起汉人的反抗情绪,不杀吧,又怕节外生枝。于是在一番议论后,元朝统治者决定将赵显父子送到西藏一处偏僻的喇嘛庙出家。
1290年,南宋亡国之君赵显一家被元兵秘密送往吐蕃(即西藏)。到达甘州时,元武宗的长子周王孛儿只斤·和世?(即元明宗,1329年在位)将赵显一家拦住,要赵显将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送给他。赵显已经是出家之人,妻子送给周王也算是给她们母子找了个好归宿,自然不敢有意见。就这样,赵显的妻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周王的妻子,并于同年为周王生了一个儿子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即元顺帝)。元、明、清史均对此事有确切记载,曰: 长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後为)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瀛国公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
1328年,周王和世?的弟弟(元文宗)率兵击败了现任皇帝天顺帝,夺回了父亲武宗皇帝的江山。因为在元朝皇室内树敌过多,当了4个多月的皇帝,就禅位于兄长和世?,此即元明宗。和世?高高兴兴的从西北赶来大都当皇帝,却没有想到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有毒的,继位不到半年,还没有赶到大都就稀里糊涂的死在了路上,皇位又回到了元文宗手中。后来和世?的儿子妥懽帖睦尔(元惠宗,即元顺帝)当了皇帝后,曾当众宣布父亲就是元文宗毒杀的。
1330年,元文宗杀死元明宗的皇后(即赵显的妻子),并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监禁。后来听说辽阳和高丽的地方政府要拥戴妥懽帖睦尔当皇帝,于是昭告天下,将妥懽帖睦尔是赵显之子的宫廷秘闻公开。1331年,妥懽帖睦尔被元文宗从高丽接回,流放于广西静江(今桂林)。
1332年,元文宗的太子暴病身亡。本来他还有另外一个亲生儿子,但是受佛教因果报应的影响,元文宗认为太子夭亡是因为自己杀害了兄长和皇嫂,才遭受上天的报应。因此决定立妥懽帖睦尔为太子继承皇位。同年8月元文宗病死后,权臣却废黜了妥懽帖睦尔而改立元明宗幼子懿璘质班(妥懽帖睦尔异母弟)继位,是为元宁宗。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元宁宗登基3个月后暴病身亡,元朝上下人心浮动,留言四起,占卜师说因为大家不听元文宗的遗言,故才遭到上天的报应,只有遵从元文宗的遗愿,立妥懽帖睦尔为帝,天下才可太平,元朝的国运才能地久天长。自然不相信占卜师的话,提出以半年为期,先由自己"摄政",等到了半年后的良辰吉日,再让妥懽帖睦尔登基。就这样,元朝有半年的时间是没有皇帝在位的,由代行皇帝之职。
1333年五月,元朝代理皇帝纵欲过度暴病而亡,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迎立侄子妥懽帖睦尔为帝,是为元惠宗(元顺帝)。
但是卜答失里立妥懽帖睦尔为帝是有条件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为妥懽帖睦尔的继承人。后来元顺帝坐稳了皇帝之位后,杀害了这位堂弟。
元顺帝当上皇帝时,瀛国公赵显已经去世十年(1323年去世),想尽孝也不可能了。但是元顺帝的同母哥哥赵完普还在西藏受苦,于是元顺帝下旨将其迁移到生活条件稍微好的沙洲(今敦煌)生活。至于元顺帝是南宋宗室后人的问题,也没有人敢提及。
明朝建立后,元顺帝北逃,建立北元,继续与中原为敌。为了打击北元的士气,同时也是劝降元顺帝,明朝将元顺帝的身世大肆渲染报道,弄得天下人皆知:老赵家出了一个不孝子,认贼作父,与汉人为敌。因为此事有很多的佐证,弄得那些蒙古王公贵族即使有一肚子气,也没有地方出。
上世纪80年代,当人类遗传基因技术日渐成熟后,这些被身世困扰了数百年的蒙古皇族后裔坐不住了。他们成立了一个研究会,寻找到南宋皇室后裔,提取他们的DNA样本,再与蒙古元顺帝的后裔DNA样本做比较,得出了一个相当欣慰的结论:南宋皇室和蒙古皇室没有亲缘关系。以此证明元顺帝并非赵显的儿子。然而此事从发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漫长的600多年的时光,物是人非,又岂是几张纸片就可以证明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