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死前说“死不可怕,死是凉爽的夏夜,可供人无忧地安眠。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
一个将死之人能够大义凛然的说出这样的话,已实属不易,所以请还给曹操一个历史公道:,理由如下: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百姓生灵涂炭苦不堪言,是曹操统一了中原地区,实施屯田制,让中原百姓过着相对安稳的日子;若不是孙权(周瑜)和刘备(诸葛亮)从中作梗,曹操早就统一中国,整个中国大地也不会连年硝烟战火不断。身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若是生在东汉末年,我宁愿选择曹魏,也不愿选择东吴或蜀汉。
看看孙权晚年:疑神疑鬼、果于杀戮、特务统治;诸葛亮治蜀:连年北伐、一事无成、民皆菜色。只可惜曹氏家族有才能的都短命,才会让司马懿家族有机可乘夺了天下,整个中华大地又再度分崩离析,又是三百年的生灵涂炭(魏晋南北朝)。若是曹丕、曹睿活的久一点,司马懿也不敢发动政变,整个中国历史也将改写。
再说曹操的阴险狡猾也是被后世渲染放大了的
1.曹操从没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他只是哀叹(凄怆)的说"宁我负人,休人负我"。错杀了吕伯奢一家,其罪过就由我曹操一人承担吧!
2.曹操从没说"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曹操的敌人说曹操的。原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是曹操的谋士毛玠替曹操规划的战略方针。
3.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虽然董昭、陈群、夏侯惇等人一再劝进,但曹操就是不为所动,曹操采取的是听天由命的态度:"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4.在那尔虞我诈的时代中,曹操是少数敢说真话的人。他的"让县自鸣本志令(述志令)"就是曹操对其一生之心路历程做个总结。总比诸葛亮对李严说的那句"若灭魏斩睿,还于旧都,虽十命可授,况于九耶?"还来的真诚吧!
5.曹操杀孔融、杀崔琰、杀杨修等名士让后世留下了曹操妒才的骂名,但其实他们多少都有些咎由自取;况且曹操一生三度颁布求贤令,标榜"唯才是举",更能证明曹操爱才、惜才之心,曹操著名的"短歌行"正是此心意之彰显。
曹操死前所说的话,后人更愿雪上加霜,唯有**为曹操鸣不平。最后就以**的"浪掏沙?北戴河" 第二段做个结尾吧: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