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奉命出使西域,被匈奴捕获留帐娶妻生子,十年心中有汉逃出西行
【原创文章 切勿抄袭 全网监测 违者必究】(本文在《龙观历史》编号:1--5,凿空西域--新疆历史--华夏五千年)
欢迎朋友们来看《龙观历史》,本期老龙想要和大家谈一谈的是,从西汉时期开始,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对天山南北各地进行军政管辖。汉朝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无疑是新疆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页。自此以后,“汉之号令班西域矣”,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在这里建置立制,驻军屯田,实施军政管辖,从未间断对新疆地区的统辖治理。这里老龙认为首先要归功于一个人,谁呢?张骞。古代中原地区人们对于西域各地的最初认识, 是与一个名叫张骞的汉代历史人物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张骞,汉中人(今陕西城固),我国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 他的西行经历应是一首惊险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的史诗。
张骞西行直接昭示后来汉朝对西域的统一格局, 所以此举应是中国汉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
汉朝统一西域之前,当时天山南北各地皆处在匈奴统治之下。匈奴系秦汉之际活动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实力强大的游牧民族,初弱,曾依附于东胡,后冒顿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继承父亲王位,势力逐渐强大,不仅消灭了强大的东胡,掠其民人及畜产,还向西击走了大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等部族。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创立匈奴奴隶主政权。周邻各族皆归其所属。不久,匈奴右贤王统兵西征,打败了当时占据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迫使大月氏人西迁到今天的伊犁河流域。原来活动在这一地区的塞人则慑于大月氏人的军事压力,向西南迁徙到 帕米尔高原地带。
匈奴人占领河西诸地,大月氏人的西迁,使西域诸地由此归属匈奴治下。后来为了加强对西域各族的统治,匈奴西边边日逐王在焉耆、危须、尉犁间设置了官员“僮仆都尉”,职责是“赋税诸国,取富给焉”,专理该地事务。从匈奴设置的管理机构名称“僮仆”一词中不难看出,他们视西域当地各族为奴隶, 所以匈奴奴隶主贵族对天山南北各族的统治是十分残酷的。
匈奴依靠盘剥西域各地粮饷,经常劫掠汉朝边境地区,对西汉王朝构成威胁。 双方之间不时发生战争,刘邦定都长安称帝后,曾亲率汉军与匈奴在白登(山西省定襄县)交手,但却为匈奴大军包围,一筹莫展, 最后竟然使用刘敬之计, 通过钱物贿赂匈奴后宫阏氏方才解“白登之围”。 这也导致之后西汉历任帝王采用“和亲”策略以维持同匈奴之间的关系。所谓“和亲”即汉朝将公主嫁于匈奴单于,并每年将巨额金钱丝帛送赠匈奴,以换取边境不被匈奴掠扰。所谓“ 北有匈奴,南有大汉”,“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匈奴,长城以南,冠带之室”的局面,应是这一时期中原大地上政治格局的真实写照。这种局面一直维系到汉武帝执政之前。
在此期间,匈奴右贤王统兵西征,打败了当时控制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西域诸地随之落人匈奴统治之下,后来,匈奴的日逐王于此置·僮仆都尉”于西域管理该地事务。《汉书·匈奴传》讲到匈奴设立这个机构的目的就是“赋税诸国”。匈奴贵族依靠西域各地供应粮饷经常劫掠汉朝边境地区,对西汉王朝构成更大威胁。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汉朝的国力和军事实力都有了很大增强。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中称:“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依仗这样一种国富民强的雄厚基础,才促使汉武帝有了“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的宏图大略。 为了打败匈奴这个强有力对手,汉武帝认真吸取其先祖的教训,认真地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次,他从投降的匈奴士兵嘴里了解到,在当时匈奴人的西部,还驻牧着一个名叫月氏的部族,也对匈奴人统治十分不满。原来,月氏部族最初游牧在河西走廊的草原地带,势力很是强盛,连匈奴都仰其鼻息,但后来随着匈奴的强盛,月氏人被打败,被迫迁居到伊犁河谷。
汉武帝得知这一重要信息后,由此萌发了一个远交近攻的大胆设想,即派遣一个使团前往月氏人处联络,与之结成共同对付匈奴的政治联盟。由西边打击匈奴,尚可断其右臂,绝其后勤供应,使匈奴陷人东西夹击的困境。这样汉朝派兵出击便可成功。为此,汉武帝下诏公开悬赏,征募使者。此时之张骞官小位卑,但不甘心碌碌无为一生,于是应募并获准率使团西行。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西域人堂邑父(本名甘父)等100多名随从离开长安,踏上充满危险的西使征途。 在行抵河西走廊一带时,
张骞及随从就为镇守该地的匈奴人所捕获。 秋去春来,牧草青黄,张骞在匈奴帐中娶妻生子,一呆就是10余年,然而逆境之下?汉节未失,仍伺机逃出匈奴,以完成汉武帝交付的神圣使命。10年后的某一天,乘匈奴人管理松懈,他终于同贴身随从堂邑父一道从匈加营帐中逃脱出来,他们主仆二人仍继续西行,历尽艰辛,儿经周折,缴于在阿姆河一带寻找到大月氏人的踪迹。原来,大月氏人从敦煌西迁伊犁河谷后不久,便又南徙至阿姆河一带,那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所以大月氏“户口殷盛,安居乐业”。张骞见到大月氏酋长,说明其来意,然而,时过境迁,大月氏人更依恋于这一带的肥田沃壤,无意东归与匈奴争斗。张骞只得与大月氏酋长相别,踏上东归路程。
由于有西行时的教训,张骞东行路线就避开了河西走廊这一条路线,而是改行南道,逾过帕米尔高原后,经莎车、于阗诸地,沿着塔里木盆地南缘进人柴达木盆地,试图绕道羌族地区回到内地。但是尽管张骞计划周密,却未曾料到,这一带地区当时实际上也在匈奴人控制之下。所以归途中复为匈奴人俘虏,在匈奴营里,张骞又过了一年多的囚禁生活。不久,在位的匈奴单于卒,内部发生动乱,警戒放松,张骞乘机携堂邑父逃出匈奴,继续东行,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历经13年磨难后的张骞归来后,即刻给汉武帝递交了一份详细的出使报告,他的报告给汉朝统治者带回来急需的西域各国的地理分布、民族、习俗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张骞因此官升太中大夫,继而又封为“博望侯”。他的贴身随从、西域人堂邑父骁勇善射,史载其曾“穷急射禽兽给食”,所以西行途中给张骞很大帮助,也被汉武帝封为奉使君的官职。
汉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受命再度西使,不仅抵达乌孙等国,还另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于阗等地,与这些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接触和经济交往。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故其西域之行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
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后来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张骞的西使还开辟了东西方相互认识和了解的新天地。古人曾形象地将张骞西行壮举称之为“凿空”。近代国外一些学者则将张骞出使西域同后来哥伦布美洲之发现在世界史上的重要地位相比较。而且张骞西行所体现的那种为国家民族利益赴汤蹈火、无所畏惧的精神更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献身于开拓和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事业中。
综上所述,张骞出使西域,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心中有汉,他自己是千辛万苦,历经磨难,最终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任务,把整个西域的详细情况,摸清楚带回来,为汉王朝的西域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所以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对天山南北各地进行军政管辖。故汉朝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无疑是新疆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页。自此以后,“汉之号令班西域矣”,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在这里建置立制,驻军屯田,实施军政管辖,从未间断对新疆地区的统辖治理。新疆一直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谢谢朋友们阅读《龙观历史》,您对老龙在文章中说的这些内容有什么感想?欢迎到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动一动手指吧!爱点赞收藏的人运气好,好转发分享的人进步快,点关注的人是棒老铁。关注《龙观历史》,每天都有新精彩!
【原创文章 切勿抄袭 全网监测 违者必究】(本文在《龙观历史》编号:1--5,凿空西域--新疆历史--华夏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