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 四川某乡镇,雨雾蒙蒙,不少路人行走在街头,惬意自在。自古都说四川是天府之土,这份节奏倒也怡人,可是继续观察你会发现,三十多年前的交通运输可真是不容易。
为了运输货物做小生意,图中这几位大哥使出了传统看家工具:一个挑着 箩筐扁担,其余则骑着 自行车满载货物。老一辈儿那会儿,自行车都是相当任劳任怨的,载人出行小菜一碟,载重拉货也不含糊。
又一张体现自行车用途的照片:几个大哥在后座上绑上了两个箩筐,一根横木挑两头,拉上百十斤货物轻轻松松。虽说看起来潇洒,出发骑行路上可是费劲儿得很。如果不掌握后抬腿上梁的方式,可是骑不走的。
那时候自行车无处不在,人力三轮车也有用武之地。图中这辆就拉了几筐煤炭,可是结构有些别扭。后边的车轮是平板车上的部件,整体小了一圈。上面安置了一个木板,就是载货的平台了。
农忙时节,为了拉运 庄稼秸秆,一位大叔驾驶着一辆拖拉机奔上了街头。从上到下堆得结结实实,足足有房顶那么高。80年代的时候,农用三轮车还不多见,拖拉机就是取代耕牛的最有利机械。
自行车之后,私家车普及之前,这段交通空白基本上都是由摩托车填补的。不过80年代那会儿的摩托车还是简单得很,图中这辆就其貌不扬,像极了现在的简易电瓶车。看这座椅,载两个人可够呛。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时候街头还有一些黄包车的身影。1987年到 四川旅游,见到这样的稀罕物件儿,一位游客忍不住坐上去体验了一下。历史上较长时间里,黄包车可是充当着出租车的角色。
对于一些山里人来说,步行还是最有效的出行方式。图中这位大爷就背了一个箩筐,来到集市上做小生意。 气候湿润多雨,出远门基本上也是雨伞不离手。比起李白《 蜀道难》的的夸张描写,80年代 四川的出行显然要方便不少,不过比起现在来,还是蛮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