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又名夏复,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他自幼聪明好学,“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被誉为神童。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是江南名士,他中过进士,曾在福建长乐县任过知县。他体恤民情,为官勤勉,因为政绩突出,还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后来与朋友陈子龙等人一起在松江成立了文社组织“几社”。
夏完淳的少年时代正值天下大乱。先是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了明朝都城北京,使得原本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落得在煤山上吊殉国。接着不久,当了“大顺皇帝”刚一天的李自成,被投降满清的吴三桂联手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清军击溃,落荒而逃。
清朝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位,清军不断向南攻击,势如破竹,占领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取南京。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权迅即崩溃,朱由崧逃亡芜湖,后被清军俘获,押往北京处死。
清 军疯狂南侵,扬州屠城十日和嘉定三屠的惨剧正是在这段时间发生。江南民众不甘心接受满清的残暴统治,纷纷起兵反抗。
夏允彝与陈子龙等人也积极投身到抗清大业,夏允彝暗中联络自己从前的学生、明朝的吴淞总兵,水军将领吴志葵和当地义军,准备合兵攻取苏州,然后收复杭州,再进兵南京,以图保有明朝的江南半壁河山。
年仅十五岁的夏完淳,也跟随父亲夏允彝以及老师陈子龙加入到抗清的行动中。
这年7月,吴淞总兵吴志葵率领一部水师,会同太湖总兵黄蜚部的水师,进攻苏州。却中了清军的疑兵之计。当时苏州城中清军只有千余骑,清军派出一部分在城外活动,伪装成来自江宁的援兵,其余的精兵在府学宫设伏。
义军前锋数百人打进了苏州胥门,长驱直入却不见敌军人影,正在迟疑不决时,遭到清军伏兵的突然袭击。而城外的义军也被清军疑兵所骗,不敢攻打,败退而去。
后来清军攻克嘉定和江阴后,在春申浦纵火焚毁了义军水师的船只,义军被击溃,全军覆灭。吴志葵和黄蜚也被清军俘虏。
义军行动失败后,夏允彝决定自杀殉国。别人劝他从海上前往他曾任知县的福建,招纳兵马,再图抗清大业,他却没有同意。清军将领则允诺他出山在清朝为官,自然也被他拒绝。
为了表示自己不事二朝的决心,夏允彝决定投河殉节。他对好友陈子龙以及家人平静地告别,特意叮嘱夏完淳要继承父志,变卖家产充作义军的费用,抗清到底。夏允彝的死十分惨烈,他在家人的注视下,走向水深只及腰身的浅水塘中,硬是自己将头部埋入水中,呛水而死。
夏完淳目睹自己父亲的刚烈死状,悲痛欲绝,也更加坚定了他必死报国的决心。此后,他追随老师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
1646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在松江乡间的夏氏祠堂中,夏完淳与十几个义军头领歃血为盟。由陈子龙主持,众人发誓要抗清复明,永不变心。夏完淳来到太湖义军中参谋军事,联络其他水上义军在太湖地区袭击清军。
不久,清廷调动大批清军前来围剿。太湖义军寡不敌众,被包围消灭。夏完淳侥幸通过泅水得以逃脱,回到家乡松江。虽然经历这次生死,他仍然坚持反清,矢志不移。
明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中国南方建立过一些地方性南明政权。当时在浙江,有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出任监国,建立的政权。绍兴政权凭借钱塘江天险,控制了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还曾举兵攻打杭州。
后来清军乘钱塘江水枯,渡江平定了浙东,朱以海从海上逃到舟山。陈子龙则被鲁王任命为兵部尚书。
1 646年,夏完淳将一份列有数十位抗清复明志士的名册,交给专门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让他带到舟山交给鲁王。不料,谢尧文在途中被清兵拿获,解送到苏松提督吴胜兆处,关到狱中。
吴胜兆本是明朝的武官,此时已受到清廷的猜忌。陈子龙暗中联络上他,策动他起事反清。后来吴胜兆兵变失败被杀,清廷在苏州和松江一带展开大搜捕。
陈子龙在吴县不幸被捕,审讯中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押解去南京的途中,陈子龙乘看守不备,突然投水自杀殉国。清军残暴地将他的遗体凌迟斩首。
清廷在吴胜兆处搜得夏完淳所书写的名册等文书,马上布置按名册缉拿夏完淳等人,企图一网打尽。为了避祸,夏完淳先去嘉善岳父家避难。在秘密西去受阻后,他回到松江,准备渡海到舟山的鲁王那里,图谋再起。
6月底,夏完淳在松江不幸被清廷逮捕,从水路解往南京。押解途中,囚舟停泊在苏州虎丘山下时,夏完淳的好友杜九皋会同义民杀死了两名解差,准备劫走夏完淳,可惜未能得手。
到了南京后,由清廷总督南方军务的洪承畴亲自审问。这洪承畴本是明朝大官,当过兵部尚书和蓟辽总督。几年前,在松锦之战中被清军俘虏,后来投降清朝,做了最大的汉奸。被清廷任命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让他招降纳叛,笼络人心。洪承畴听说夏完淳与其岳父钱旃被抓,很是得意,便想亲自劝降这翁婿二人,此举不仅能为清朝主子招纳“人才”,又能给自己脸上贴“慈德”金粉。
南京旧朝堂上,洪承畴高坐,喝问下面被提审的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见识,岂能称兵犯逆。想必是被人蒙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
夏完淳不为所动,反问洪承畴:“尔何人也?”
旁边虎狼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狱吏在其旁低声告之:“此乃洪亨九(洪承畴)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厉声抗喝:“哼,堂上定是伪类假冒。本朝洪亨九先生,皇明人杰,他在松山、杏山与北虏(清朝)勇战,血溅章渠,先皇帝(崇祯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才欲杀身殉国,以效仿先烈英举。”
狱吏们此时很窘迫。洪承畴在上座面如土灰。上来一人,厉声叱喝夏完淳:“上面审你的,正是洪承畴!”
夏完淳朗声一笑:“不要骗我!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汝等何样逆贼丑类,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虏服虏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狗贼耳!”
洪承畴汗下如雨,老狗嘴唇哆嗦,小英雄字字戮到他灵魂痛处,使得这个变节之人如万箭攒心般难堪、难受。食禄数代之大明重臣,反而不如江南一身世卑微的十六岁少年,真让人愧死!(类似故事也发生在同吴易一起被抓的“白头军”领导人孙兆奎身上,他被押南京后,也是洪承畴主审。面对扎辫子的清朝“总督”,孙兆奎轻蔑地笑问堂上洪大人:“我们大明朝也有一个牺牲的先烈叫洪承畴,您不会与那位大人同名吧?”)
忽然,一旁因久受严刑而难以支撑的夏完淳岳父钱旃忽然一声倒地,葡伏不起。夏完淳见状,忙上前扶起岳丈,厉声激励道:“大人您当初与陈子龙先生及我完淳三人同时歃血为盟,决心在江南举义抗敌。今天我二人能一同身死,可以慷慨在地下与陈子龙先生相会,真真奇大丈夫平生之豪事,何必如此气沮!”听女婿如此说,钱先生咬牙挺起,忍耐奇痛。
洪承畴默然久之,只得挥挥手,今士卒把二人押回牢狱。然后,上报清廷,拟判处夏、钱二人死刑。
在清军的大狱中,夏完淳写下一首题为《别云间》的五言诗: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深知自己来日无多,夏完淳在狱中写下了他那篇流传千古的《狱中上母书》,派人转送老家的嫡母盛氏与生母陆氏(附录在文末)。
1647年,九月秋决, 9月19日,在南京西市刑场,夏完淳与钱彦林等30余人一同就义,年仅17岁。临刑时,夏完淳神态自若,他面对明孝陵方向,傲然挺立,拒不下跪。刽子手被他的浩然正气所震慑,反而是战战兢兢,不敢对他正视,过了很久才敢下手。
夏完淳的妻子秦篆,同时受父死母丧夫亡的重大打击,悲痛欲绝,身体亦非常衰弱。几个月后她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只是这孩子似乎在母体内感受了太多人间的苦难,很快便也夭折了。夏家终于无后。年仅十八岁的秦篆便也削发为尼,独守青灯古佛,孤独地度过了一生。
秦篆的哥哥钱默这时也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不知所终。
1943年,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南冠草》,以纪念夏完淳这位明朝末年矢志抗清、宁死不屈的少年英雄。1953年,《南冠草》被改编成越剧。三年后,南京越剧团进京演出越剧《南冠草》,受到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致好评。
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小昆山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 ,占地二 亩余。陈毅同志于1961年亲笔题写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
《狱中上母书》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於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於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我死之后,如果妻子能得到一个遗腹子,那就是家门的幸运。如果不然,千万不要另立后嗣。会稽的大望族至今如此零落已极。节义文章象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呢?象西铭先生那样地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唉!天地是无穷无尽的,家族却不可能永远绵延不绝。有一日朝廷中兴重建,那么,我们就能千百年地在庙中接受祭祀、供养,又哪里只是享受麦饭豚蹄,不至成为饿鬼而已呢?如果有人妄言另立后嗣,我与父亲在冥中一定要诛杀这个顽固愚蠢之人,决不饶恕他!
兵戈遍布天地,我死之后,战乱不会有停止之日。两位母亲请好好保重玉体,不要再把我挂在心里。二十年之后,我跟父亲将要扫平北方边境!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我所嘱托的话,千万不要违背。武功甥是未来大有成就的人物,家里的事都交托他。寒食节和七月十五,以一杯清酒,一盏寒灯来供我,使我不至于成为无人祭祀的饿鬼,我的愿望就已达到了。
妻子与我成婚二年以来,贤孝素来为人所深知,武功甥为我好好地看待她,这也是武功甥的渭阳之情!
语无伦次,而这都是将死之时的肺腑之言。悲痛,太悲痛了!但是,人有哪个是不死的呢?贵在死得其所。父亲能成为忠臣,儿子能成为孝子。含笑归天,完成我的分内之事。从佛教的原理来说,一切事物本都未尝生存,我把自己的身体看得象破旧的鞋子一样地不足珍惜。我只是为刚正之气所激,因而懂得了天人之理。十七年来只是一场恶梦,报仇在于来世。我的神魂将遨游于天地之间,我对一切都毫无愧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