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荡不堪的战国时代,征战杀伐成了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都在为自己利益最大化绞尽脑汁,今日和明日战,战后又和。不知道是乱世成就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乱世?仅在战国这两三百年间涌现出无数英雄,其名将数目之多数不胜数,但是提起这四人无一不闻风丧胆,《千字文》中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推为战国四大名将。那么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一战中封神呢?
(一)守神——廉颇,成名战役长平之战前期
想必大家对于廉颇,大家的了解都是源于教材中的廉颇负荆请罪吧,从那时候起,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知错就改,明达事理,敢作敢当的赵国大将了吧,但是却鲜有人知道廉颇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廉颇的名将之路,以及封神之战。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赵军阻秦军于长平。秦军几次打败赵军,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他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并且坚持死守不出,他这一做法使得战神白起求战不得,冷嘲热讽过后白起也无计可施了,秦军也锐气渐失,只能和廉颇打持久战了。没想到廉颇这一守就是三年,而后赵王求胜心切听信谗言,将廉颇换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才导致兵败。
但是不管怎么说,从这两个战国名将之间持久战的对决,筑垒坚守战的代表,廉颇——守神当之无愧。
(二)军神——李牧,成名战役宜安之战
?对于李牧,或许大家都不是特别了解,李牧和廉颇同为赵国名将,李牧前期在北方抗击匈奴,匈奴一族骁勇善战,但李牧却是匈奴的克星,在对匈奴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却未尝一败,可见其用兵之厉害。
在《六国论》中有一句话“后秦击赵者,李牧连却之”说的就是李牧,而李牧的成名之战莫过于,宜安之战。继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减,已经比不过秦国了,在宜安之战中如果李牧沿用廉颇先前筑垒战术,将主要精力放在打造数条防线,并做好持久战准备的话,那么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另一场“长平之战”,不过李牧作为战国最优秀的战术家之一,保守并不是他的性格。他最喜欢用的战术是一方面以保守的姿态麻痹对方,让对手以为他军力不行,用兵懦弱,只会坚守;另一方面却时刻做好准备,未雨绸缪,选择适当的时机突然反击,一战而解决问题。最终蓄势已久的赵军很快就占据了秦军的大营,并俘获了秦军的全部辎重,秦军大败。
在军事战争上李牧未尝一败,名将终究还是败在不过小人谗言,君王昏庸无能,但是不可否认,大家对于他的军事才能都赞不绝口,军神之称,非李牧莫属。
(三)战神,杀神——白起,成名战役长平之战
对于白起,大家应该不陌生了,但是他的称号可不止一个哦,白起为秦国打了四十年的仗,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的记录,白起都没有输过任何一战。他的官职从军队的小兵,一路升职到了秦国的大良造。当问及他如何才能做到一战不败,他的回答是:“只要你能够计算清楚战局的形势就可以了。”一生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却从无败绩——战神当之无愧。
然而要是提及白起的成名之战,莫过于和战国的长平之战,此战役战线之长,时间之久,人数之多,可谓战国史上空前绝后,白起在面对老将军廉颇的严密的防守之时,也没办法,但是他能清楚当时局势,这一站对于秦国东出之重要,秦若东出,必胜此战,否则秦只能被封死在函谷关,三年期间,秦赵综合国力比拼,双方都到达白热化状态,国力一度耗尽。
但是最后以廉颇被离间,被换帅,赵括纸上谈兵,白起才以胜利告终,最后俘获赵国四十万降卒,四十万降卒对秦威胁太大,秦此时国力也耗尽,处于极度缺粮食,最后白起在夜晚将四十万降卒坑而杀之。——战国杀神当之无愧,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次坑杀四十万降卒,才使赵国一蹶不振,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
(四)谋神——王翦,成名战役灭楚之战
秦王之所以能扫平六合,是离不开王翦,仅凭王翦父子就灭了战国五国,可谓是每个国君听到王翦的名字都闻风丧胆,并且王翦只打能胜的仗,不能必胜之仗不打,和诸葛亮有几分相似。
王翦的最后一战是60万大军的灭楚之战,公元前225年,李信伐楚战败,秦王嬴政大怒。在伐楚之前,嬴政问过李信和王翦二人,灭楚要用多少兵力?李信说:二十万人就够了!王翦说:至少六十万人。但是李信最终败了,嬴政不得已,只能亲自去找王翦,王翦在途中为了避嫌一在向秦始皇要封赏。
最后王翦大败项燕,但是在庆功宴上,王翦却选择彻底归隐,急流勇退,这种大智慧,可见他不仅军事才能卓越,其情商之高也令人叹服——谋神,当之无愧。
码字不易,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原创作者:国学风云会
喜欢作者的,别忘了动一动小手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