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最为传奇的一位皇帝。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共做了48年皇帝,其中28年从不上朝,但是他却开创了明朝中兴的局面,而且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关于明神宗,或许大多人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皇帝,觉得他是历史上最为懒惰的皇帝,竟然连续28年从不上朝,致使国事荒废,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偏颇的,因为明神宗并非一开始就怠政,相反刚开始时,却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开创了大明中兴的局面。
(图为明神宗的剧照)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他后来连续28年不上朝呢?
这已经是一个历史谜团,除了明神宗本人能够准确回答之外,无人能够准确回答。明神宗怠政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讨厌文官集团,排斥文官集团。
明朝政治上一直是三股力量在不断的平衡,一个就是皇权,一个是文官集团,还一个是宦官集团。而宦官集团是在皇帝斗不过文官集团的时候,刻意培养起来制衡文官集团的,说到底本质上就是皇权与文官集团的斗争。纵观明朝276年,除了像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那样的强势皇帝,能够成功压制文官集团。其他时期的文官集团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尤其是言官,动不动就弹劾谁,动不动就说皇帝你这个不用做,那个也不能做。
(图为李太后与冯保的剧照)
自土木堡一役后,明英宗被俘,勋贵集团全部阵亡,文官集团临时拥立了明代宗为皇帝,并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从此,文官集团做大,皇权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削弱,明神宗执政期间,亦是如此。明神宗与文官集团的国本之争(文官集团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明神宗拥护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为太子)耗费14年,最后,明神宗作出让步,文官集团胜出。
自国本之争失败后,明神宗开始怠政,与其说是怠政,我认为不如说他是躲避讨厌的文官集团。有道是眼不见心不烦啊。
明神宗连续28年不上朝,为什么却能开创中兴局面,还能取得三大征的胜利呢?
明神宗28年不上朝并不代表他不理政事,或许没有了与文官集团的内耗,行政效率更高。而且他还有两个很好的助手(张居正与冯保)和一个好妈妈(李太后)。
(图为李太后的剧照)
李太后,是明神宗朱翊钧生母,为人十分严谨,不仅对明神宗十分严厉,而且有时候帮其出谋划策。小时候的明神宗也很贪玩,有时不愿读书,李太后便马上将他召来,让他长时间罚跪。而且每次明神宗在经筵听儒臣讲授完毕,李太后总是要辅导明神宗的功课,让他在她面前模仿讲臣复述所讲内容。李太后平时还要督促明神宗勤政爱民,凡到上朝之日,李太后五更时就来到明神宗的住处,下令左右扶明神宗起床,取水为他洗脸,然后领着明神宗乘车而出。
冯保,河北深县人,明朝太监,一代贤宦,他主要负责管理明神宗的生活起居。他既是一名忠仆,又像一位严师,时刻督促着小皇帝的进步。史书上记载,神宗十八岁时,曾经醉酒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愤怒之余,差点废掉神宗帝位。太后命张居正上疏切谏,并替皇帝起草“罪己诏”,又罚他在慈宁宫罚跪六个小时,皇帝因此对冯保、张居正怀恨在心。
(图为冯保的剧照)
张居正,明代最为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即是明神宗的老师也是明神宗政治上最为得力的助手。万历的前十年,两人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得到明神宗支持的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推广“考成法”,而在经济上则推广“一条鞭法”,使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
朱翊钧亲政后,还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均取得胜利。一是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二是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三是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从而巩固了汉家疆土,为后世称道。
(图为张居正的剧照)
明神宗虽然连续28年从不上朝,但是依靠张居正和冯保等人,开创了中兴局面,还取得了三大征的胜利,有些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而有些人认为他的怠政,致使文臣集团更加嚣张,内乱四起,最终让大明走向了灭亡。
无论他是令人颂扬的千古一帝,还是令大明走下灭亡的千古罪人,我总觉得站在最高峰的他,有着精明武断的才干,却也有着常人不能理解,却又无处诉说的痛苦,令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