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从黄帝手植柏,到中华世纪柏,延续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与文化血脉。
推荐词
黄帝,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柏树是长寿之树,是长青之树,被誉为“百木之长”。柏树所具有的斗寒傲雪、正气凛然、坚忍不拔、不腐不朽的高贵品质,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柏树是一种真实的精神存在。黄帝陵在桥山古柏中,在陵园植柏的传统习俗,恰如其分地烘托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氛围,体现了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愿景。黄帝陵古柏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
史遗存,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活证人”。
树木档案
柏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柏科共22属约150种,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中国国产8属29种7变种,分布几遍全中国。另引入栽培1属15种。柏树包含侧柏、圆柏、扁柏、花柏等多个属。柏树分枝稠密,小枝细弱众多,枝叶浓密,树冠完全被枝叶包围,从一侧看不到另一侧,多为墨绿色的圆锥体。树皮红褐色,纵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小形。雌雄同或异株,球花单生枝顶。球果近卵形。种子长卵形,无翅。
中华人文始祖与黄帝陵
炎帝、黄帝、蚩尤是“三皇五帝”时代世代相近的三个代表人物。这三位大英雄,也是三个部族的大首领。这三大部族所处的历史时期,是采集与农耕交替,采集向农耕过渡的时期。农业的发明,使部族产生了划界定居的选择,大的部族集团,更引发了划域而治甚或扩域而统的欲望。在与炎帝、蚩尤的部族争锋中,黄帝部族获得完胜,由此开启了三大部族大融合,形成了后世称之为华夏的部族,也即华族,或华夏。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演绎出华夏文明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追根溯源,自然而然,黄帝也就成为中华各族共同推崇的“人文始祖”。
司马迁在《史记》中载明“黄帝崩,葬桥山”。陕西桥山黄帝陵是“正统的”黄帝陵,是供奉祖先神灵的地方,也是全球华人精神永驻的圣地。
黄帝,5000年中华文明的光辉符号。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之际,黄帝再次成为凝聚民族复兴伟大力量的一面旗帜。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卓绝的时期,国民政府为动员抗日救亡力量,改陕西的中部县“桥陵”为“黄帝陵”。“黄帝陵”所在地的县,也于1944年由中部县改称黄陵县。
数千年来,祭祀黄帝从未中断。从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一开始人们将黄帝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后来更多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每个中国人都将面对两个意义的祖先,一个是血脉意义的祖先,传承着基因密码;一个是文化意义的祖先,传承着文化密码。不敬鬼神敬祖先,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
黄帝手植柏与古柏之林
黄帝陵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黄帝陵区是古柏之林、柏树之海,是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林。
黄帝陵古柏林面积160公顷、8万余棵,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余棵。黄帝陵古柏,不仅数量多、树龄长,而且品种齐全,以侧柏为主,兼有扁柏、圆柏、刺柏等。特别是黄帝陵侧柏,采撷日月精华,参天蔽地,森森然然,数千年昂然耸立,从容淡定,雄视天下。黄帝陵的“龙柏”如一柱擎天,直刺苍穹,树干螺旋上升,彰显龙的气度与神韵。而且,黄帝陵古柏多有“龙化现象”,古老的柏树枝干要么似龙头,像龙身,如龙爪,若龙须,关于龙的所有意象,在黄帝陵古柏树上皆可寻见踪迹。这是一个需要现代科学破解的“神秘现象”。
黄帝以及黄帝陵的古柏,为我们留下铮铮向上的气度和不屈不挠的灵魂。无论是国阜民丰的年代还是饱受屈辱之时,龙的传人总是保持内心强大与坚韧,佑我中华文明成为人类文明长河中唯一不曾断裂的伟大文明。
在黄帝陵古柏中,最驰名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轩辕柏”。轩辕庙门内西侧一棵高大古柏,传为轩辕黄帝所植,人称“轩辕柏”,亦称“黄帝手植柏”,这是中华民族植树的先声。
数千年来,人们敬仰黄帝,也敬仰黄帝所植之柏。自从有了在陵园植树的习俗之后,祭祀黄帝活动,增加了植树内容。在祖先陵区所植之树是与祖先心灵对话的追思之树,是歌颂祖先丰功伟绩的颂德之树,是向祖先报告后世发展成就的和平之树、繁荣之树,也是祈求祖先庇佑的护佑之树。
从轩辕柏到中华世纪柏
当地谚云:“七搂八乍半,疙里疙瘩不上算。”轩辕柏历经数千年,枝干苍劲挺拔,柏叶青翠。树高19米,胸围11米,直径3.5米。轩辕柏赢得了“世界柏树之父”“中华名木之首”的称誉。
轩辕庙“人文初祖”殿前西侧,距轩辕柏不远处有一巨柏,称之“挂甲柏”,也称“将军柏”。汉武帝祭祀黄帝,令18万大军列队俯首默祭。武帝卸甲,挂在殿前一棵柏树上,登九转祈仙台祈祷黄帝保佑他长生不老,日后成仙升天;保佑大汉江山永远太平。此后,汉武帝挂过盔甲的柏树,周身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中出,似断钉在内,枝干皆然。
在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据传说,农历是黄帝编制的历法,农历二月二是黄帝的诞辰日。公元2000年3月7日,农历的“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在黄帝陵栽植了一棵柏树,取名:中华世纪柏。
为了栽植好“中华世纪柏”,人们采集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土壤培植,掬黄河、长江入海口之水浇灌,以此表达中华各族对轩辕黄帝的仰慕、缅怀之情和对新世纪的祈福之意。“中华世纪柏”不是黄帝陵古柏,而是“中华名木”,它象征着民族团结、国家昌盛。
从“黄帝手植柏”到“汉武帝挂甲柏”,经历两千多年建立了大汉朝。从“汉武帝挂甲柏”到“中华世纪柏”,又经历了两千多年,这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科学保护续写生命传奇
黄帝陵的柏树也是柏树,作为有生命的树木,也要经历生老病死,也要面对生死轮回。黄帝陵的柏树又不是一般柏树,它是生命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
黄帝居功至伟,万世敬仰,黄帝陵的柏树也受到了历朝历代的精心照顾,万般呵护。一直延续至今,黄帝陵管理局常设林务管理机构,专司其职,负责黄帝陵树木的培育、保护和管理。
病虫是树木的天敌。自1986年5月黄帝陵有400亩柏树林遭受明纹侧柏松毛虫侵害后,黄帝陵防治病虫害逐步走上了科学防治之路。
虫害肆无忌惮,火患更加危险。虫害是天灾,火患多人祸。黄帝陵柏树防火,责任重如泰山。为预防黄帝陵柏树火患,陵区柏树林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严禁火种入林,建立健全了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有两支防火预备队全日巡逻检查、快速应急,确保万无一失。
千百年来,人们在黄帝陵柏树林防盗、防火、防病虫上竭心尽力,功不可没。进入新世纪,林业人开始了古柏“防老化”的科学探索。2011年,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牵头,陕西省林业厅、黄帝陵管理局、北京北植唯嘉园林公司等单位联合为黄帝陵古柏“量身定做”复壮保护项目,一代代炎黄子孙将在拜祭先祖时欣赏到“古树新姿”。
2012年,陕西省林业厅等部门启动了黄帝手植柏克隆扩繁保护工程,培育出与“黄帝手植柏”遗传品质、基因完全相同的再生植株,在遗传学上与黄帝手植柏完全一样,保证黄帝手植柏遗传资源纯正。
世间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没有长生不老的树。但是,黄帝和他的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
党双忍 经济学教授,生态文化学者,三农问题专家。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任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科院院长、大秦岭研究院院长。出版《秦岭简史》《中国树文化》《学习力》《制度并轨与城乡统筹》《三农治理策论》等著作。先后在耶鲁、北大等演讲《大秦岭·中国芯》,致力于创建秦岭学。
黄帝手植柏
形似飞龙的黄帝手植柏侧枝
黄陵古柏群
古柏枝干苍劲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