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生活追求就是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被后世很多文人所向往,但真正能做到陶渊明这种心境的寥寥无几!
之前写李白,唐寅,苏轼都是用记年号的方法,但陶渊明出生日期的说法就有三种,南北朝时期的史料也搞得头痛,再者陶渊明做官主要目的的涨见识,加混口饭也没干什么大事,所以放弃记年号的方法,见谅。
陶渊明是东晋晚期人,最后几年是南朝刘宋时期
陶渊明有四次进入官场,但每次做官不久,就开始怀念田园生活!兴趣来了玩一下,玩腻了就回家!
第一次当官为时两年,两年后就感慨道: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告辞!
但是过了三年他又感慨:,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就是四十岁见识不够啊!又想出来看看。但不久又言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告辞+1!
第三次当官,刘裕(刘裕就是将东晋改为南朝的刘宋皇帝)已在湓口打败桓玄,并迁刘敬宣为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寻阳。陶渊明前往但任的是刘敬宣的参军。下面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的。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是说感觉自己被什么捆绑住了一样,不自由。他刚来就走了,可能他看到了刘裕的野心,不想摊这趟混水,告辞+2。
第四次进入官场,县里派人来视察,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当恭敬一些。”陶渊明却说:“我不会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如此又是不到三月,借为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奔丧的机会回家后,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作为永久告别官场的宣言,正式开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告辞+不送!
看到这里观众要好奇了,官场是你家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人管管他?这个主要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造成的,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总之他生下来就有这个当官的身份,老百姓是没有出头日的,那些有身份的却天天寄情山水,研究琴棋书画。想当年谢安真正的闲云野鹤一枚,没人把他当回事,但当国难来时还是马上站在了历史的肩膀上,还是因为门阀制度,不然也轮不到他,淝水之战成为民族英雄后又游山玩水去了!直到隋朝杨坚开科举中国的等级制度百姓才算迎来了机会。
虽然我说陶渊明出生身份是较好的但其实他从小父亲就离世了,生活从小到老来归隐一直不富裕,其实进官场能改善一些,但可能东晋末年,这些世家大族的争斗,导致官场的勾心斗角实在是不适合陶渊明!这之后南朝的改朝换代也像是黑社会换老大似的!但也是当时的风气加上陶渊明性格使然!
人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他真去过,还是像有些人说的只是陶渊明心中的向往而想想出来的。我认为他是去过的,像这样的山村翻翻头条号上还是有人介绍的,但不管是真实的,还是陶渊明心中的,至少千年来成为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之神往,也在乱世之中给予过多少贫苦百姓心中的期望!
如果你欣赏陶渊明,那就自问一下能否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样的心境!
陶渊明的墓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我要说带菊花祭拜你不会想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