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流行于皖南、浙西和江西北部一带,以祠堂、民居、牌坊为主要建筑,徽派建筑的三大显著标志是青瓦、白墙、马头墙。那么马头墙为什么会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呢?
马头墙的历史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防火墙等,指高于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传说马头墙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时期。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损失十分严重。何歆命令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并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有效遏制了火灾。何歆创制的“火墙”因能有效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的种类
按“阶层”(阶梯的层数)分,有一阶式、二阶式、三阶式、四阶式等,也可称一叠式、两叠式,以三阶、四阶为常见,多者可达五阶。按“座头”(即“马头”)分,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以房主的爱好、财富、地位的不同而异。
(一)
按阶层分,可以将马头墙分为一阶式、二阶式、三阶式、四阶式、五阶式,一阶式较少,三四街较多,五阶式俗称“五岳朝天” 。
一阶式
二阶式
三阶式
四阶式
五阶式
五阶式样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因其房宅有多重进深,故马头墙亦配以多叠,其外形格外凸显其高大雄伟、气宇轩昂,充分显示出房主人高贵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二)
按“座头”(即“马头”)分,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多种,视房主的爱好、财富、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异。
鹊尾式
“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
印斗式
“印斗式”即由窑烧制带有“田”字、“卍”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做“座头”;
坐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