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
刘备死后,蜀汉的军国大权就落到了诸葛亮的手上。刘备是非常信任诸葛亮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将刘禅托付给他。诸葛亮也的确是一个千古名臣,他对蜀汉忠心耿耿。还有一句专门评价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上能够做到和诸葛亮一样高度的人是不多的。随后蜀汉就开始了十几年的养精蓄锐,国力渐渐得到了恢复发展,这其中都离不开诸葛亮的功劳。
等到时机已经成熟的时候,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机会到了。他没有忘记兴复汉室的初心,于是就有了历史上很著名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的故事。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举国上下都是很重视的,诸葛亮也制定了详尽的计划。蜀军分兵进发,本来都是很顺利的。可是很不幸的是,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计划,失去了街亭这个重要的位置。这让北伐战争的局势一下子被扭转了过来,诸葛亮迫于无奈只能够退兵。第一次北伐战争宣告失败,马谡作为最大的失败点难辞其咎。
诸葛亮回去以后就上演了“挥泪斩马谡”的一幕,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诸葛亮的一个缺陷了。那就是他看人用人的眼光远没有刘备精明,刘备此前早就说过了马谡不可重用,他只能够纸上谈兵。而诸葛亮还是选择了马谡,所以导致了北伐的失败。诸葛亮要杀马谡的时候有很多的大臣都为他求情,但是诸葛亮却执意要杀了他。诸葛亮肯定不可能是头脑发热了,他之所以这么做有着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虽然诸葛亮是军政大权一把抓,但是朝野上下当然会有其他的党羽了。首先是以诸葛亮为首的官方集团,也大多是荆襄士人组成的。另一个是刘璋为首的东周集团,最后一个是益州集团。虽然看上去三方势力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实际上却有着很深的内部矛盾。诸葛亮北伐一方面是要打击曹魏政权,兴复汉室。另一方面就是要缓和一下三方集团的内部矛盾了。
马谡是诸葛亮很亲信的人,也是荆襄集团的人。北伐一开始的时候进军很是顺利,攻城略池,如果能够按照诸葛亮的计划一直进行下去,则北伐战争很有可能就成功了。而马谡失街亭,直接导致了北伐战争的失败。这可以说是大罪过了,而此前他又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就算是和他的关系再好,那也得看看整个局势的影响。如果不杀他,就会让其他两个集团揪着不放。本来就有着矛盾,诸葛亮杀了他还能够安抚军心,严肃纲纪。
虽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如果一个将军打了一个决定战争结局的大败仗,不去惩罚他,手下的士兵们又怎么会相信他呢?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当然不会是简单的原因,可能背后还有着更多错综复杂的原因。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不论怎么看诸葛亮杀马谡也是一个很正确的决策。好了今天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大家是怎么看待诸葛亮杀马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