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春秋战国时期,活跃在思想舞台上主要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农家等九大家。九大家思想不同,却都对琴有着特殊的好感。琴融汇百家神髓,尽展人心深处的恬静安详、潇洒自在之声。所以,人们才说,琴是中国文化的卓越代表。孔子用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白虎通义》是这样说的: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在这些思想下,产生了四大名琴。
号钟琴
号钟琴
公子小白(即齐桓公)有兄长名为公子纠,二人从小相依相护,闲时击筑而歌,倦时同席而卧。他是他最防备的兄弟,他是他最亲密的仇敌。多年后,小白称君,公子纠因夺位之罪被判断首而亡。传闻公子纠去后,小白曾弹奏“号钟”琴,声声无奈,闻者落泪。
绕梁琴
绕梁琴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绿绮琴
绿绮琴
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因而名为“绿绮”。司马相如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
焦尾琴
焦尾琴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一丝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