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的红人,经常出现在电视荧屏清宫剧里的“欢喜冤家”,和珅、刘墉和纪昀三位人们习称的“中堂大人”,唯一能称为“中堂”只有和珅,因为和珅在军机处领班。如今在我游览北京国子监时,很荣幸更多地了解到了他们的真实故事。
北京国子监,元朝已形成,是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与教育管理机关。清的每一位皇帝即位都要到这里讲学,是当时国内外人才荟萃之地。
在国子监和孔庙里,有元明清三朝,进士碑林。
这是清代进士碑,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三十年(1904),共有118通进士题名碑矗立于院内,其中刘墉、纪昀均刻于其中。
刘墉(1719年_1804年),其父刘统勋雍正的宠臣,让其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了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官担任编修,入仕途之起点。其后几十年宦海沉浮,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威名远扬。曾官至内阁学士、体任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八十五岁安然离去。
纪昀(1724_1805年),是刘统勋的得意门生,与刘墉为同门师兄弟。官至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官。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刘墉和纪昀同在乾隆朝做官,是乾隆皇帝的红人。
乾隆皇帝(1711_1799年),清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位64年。后期奢靡,吏治败坏,闭关锁国,拉大了与西方差距。清朝达到全盛,开创十全武功,内外宾服,有很高书法诗人造诣。
说到乾隆皇帝,不能不说和珅。
和珅(1750_1799年),钮钴禄氏,满州正红旗。乾隆权臣商人。和珅在清朝进士碑林无名。1759年和珅考入咸安宫官学就读,其父不幸染病死亡。1767年与大学士英廉孙女冯氏成婚。1769年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公元1772年授三等侍卫。1780年乾隆为和珅儿子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额驸。
和珅成为皇亲,官至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的尚书,内务府总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重要职务。
说起和珅与刘墉、纪昀同朝为官,同为乾隆皇帝的红人。然而刘墉纪昀在朝做官十多年,和珅才出生。这位后来者居上,专宠乾隆,擅弄权法,排斥异己。到嘉庆四年(1799年),所聚敛财约值十一亿两白银,超过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总收入,被自缢而死,还是刘墉奉旨查办。
真实的和珅,很有才干,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还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国子监有和珅刘墉纪昀的功劳。
辟雍是国子监的核心建筑,是为乾隆皇帝五十岁为辟雍讲学而建。建筑独特,为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的方型殿宇。外方内圆,环以园池碧水,四座石桥能至辟雍四门。喻天地方圆,传流教化之意。
当时担任工部尚书的刘墉奉旨督造,让他“兼理国子监事务”。刘墉首先开凿深井,取地下水注入环池,解决辟雍环水难题。
又在环池搭建石桥,仅用一年时间建成环水工程。
户部尚书和珅主管辟雍的设计和建造总监。辟雍内殿采用斜梁设计施工是和珅所为,空间更加宽敞明亮。
在辟雍大殿,正中设有宝座供皇帝讲学。有幅壁画,详细描述了乾隆亲临此地讲学时的盛景,当日就有4000多人参加。
在国子监,还有乾隆石经。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钦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裁,负责考订蒋书经文,并动工刻石。乾隆五十九年碑刻成。十三经碑刻亦称乾隆石经。十三经是儒家13部经典著作。
辟雍和乾隆石经,乾隆皇帝对此志得意满。难怪乾隆称赞“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
如今在国子监能看到古人的足迹很高兴,然而乾隆皇帝太聪明而获好名声,手下臣子只能平庸,乾隆宠爱的和珅炙手可热,刘墉纪昀委蛇其间。难怪纪昀才思敏捷,刘墉为纪昀写对联,纪昀出口道“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就是他们为官,官场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