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区张堰镇人,本姓何,名法治,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
千涛跃江千叠山,晴烟笼山山吐烟。与君拄笏聊骋望,但见一气长苍然。
细看云腰出矮屋,复有木末奔寒泉。渔网迎阳罥小港,布帆吹籁弥平川。
王家禁脔得此景,骨格迥出荆关前。胸中八九小云梦,笔底万顷沧浪天。
眉山学士高兴发,秀句欲夺春江妍。以兹不爱玉堂美,去买阳羡山中田。
此图此歌有神护,小住人间四百年。摩挲绢素开黯淡,飞舞醉墨藏便娟。
卧游斋头一展看,恍若身对湘巫眠。鼎湖髯挂都尉去,学士亦作芙蓉城内仙。
邹阳后身薄自晓,舍我谁结三生缘。
我如谢公好名山,开卷著我千岩万壑间。乱烟遥峰出缥缈,怪石翠树相回环。
忽然山破飞瀑落,皎如仙人玉带垂云端。喧豗欲撼溪谷动,使我毛发森青寒。
不知其间有何径,但见荷担两两相追攀。浮屠崔嵬苍壁顶,佛屋隐映长松关。
下通窈窕知何处,想见小溪穿石去。沙边汲叟犬相随,桥上行人驴半度。
林空路断孤舟横,
******************
白蕉的书法明快清新、澹净古雅,而又不显孱弱单薄。非常鲜活地展现了晋韵及唐法。从明清到现代,许多“大家”象巨人一样在地面上高视阔步,但在晋韵、唐法这两座大山前表现出来的依然是迷茫、徘徊乃至顾此失彼,而白蕉则在晴朗的天空下信步于这两座山的峰颠。至于白蕉先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是眼界高、取法高、用功勤、个人天分与悟性的多方面统一?恒、兴、静为白蕉提出的学习书法过程中须做到的三境,是开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每一个学书者的良方。白蕉自称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传统文艺修养相当全面。白蕉)书法逼二王,白蕉诸艺,以书法最高,一般判定:他主要在魏晋唐宋间用功,尤其致力于晋人,但根据资料看,他晚年还受到日人藤原行成的影响。从其代表作《自书诗卷》看,他的书法,的确是得到了晋人的神髓。二十世纪帖学阵营的代表书家,沈尹默长在风格多样,吴玉如长在跌宕奔放,白蕉则长在萧散洒脱。白蕉的学生孙正和曾说:“沈尹默先生传羲之书风如鉴湖之风,澄澈明净。马公愚先生传羲之书风似会稽之酒,芳香醇厚。邓散木先生传羲之书风如越王之台,严峻高耸。白蕉先生传羲之书风如兰亭之竹,潇洒脱俗。”这是十分有见地的。白蕉书法,从早年到晚年,基本上经历了“楷书—行书—行草—草书”的过程,早期多为楷书和字字独立的行书,越往后,草书的成分越大,晚年方有纯粹的草书作品。而且,他的书法一步一个脚印,也是“暮年方妙”,到了1961年后,才达于颠峰,令人不可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