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士兵而言,能够在战争结束以后的和平年代获得自己应得的均线是一种很大的肯定,因此授予军衔对于军人而言既是荣耀又是特别的肯定,应该说军衔是一种象征,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大授衔的序幕。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授予军衔,佩带勋章。军衔等级为六等十九级。在我国1955年授予军衔的时候,也是非常让人激动的。最后的结果是一共授予了10名元帅、10名大将、55名上将及175名中将,这些获得军衔的将领自然是非常荣耀。
不过大将军衔其实原定是14个人,怎么最后只有10位大将呢?原来是有四位候选人主动放弃了这个名额。当时在授衔的时候,设置了最大的军衔是大元帅,这个军衔是有所考量的,就是借鉴了苏联的斯大林所被授予的均线。在我国革命的初期,很多的经验和具体的理论都是跟着先搞社会主义的苏联学习的,因此在建立新中国以后,也有人提议说军衔分级也按照苏联的模式来处理,不过跟主席沟通时,主席却否决了这个提议,说自己不当这个大元帅,穿上了元帅的衣服走在群众中也不自在,更何况是无需照搬苏联的模式。
55年授衔场景
主席的一番话确实引人深思,不管在什么时候,他心里装着的始终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想要跟群众心连心的建设好、发展好新中国。对于不要照搬苏联模式,他早在革命时期就创造性的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带着红军不断取得胜利。
身边的人听完这一番话之后都十分感动,主席转而问**、**和**:“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评?”三人直言不要评了。主席又冲着四位在政府职能部门任职的人开玩笑道:你们的大将军军衔还要不要评呢?这四人也摆手直言不评了。
其实主席的话很有道理,毕竟一个人的贡献是放在那里的,不管是否有军衔,都不是忘却了功劳,而是一种普通的等级评定。每一位将领心中始终有着祖国和人民,才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