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133-192),字伯喈。蔡文姬父,陈留圉县(今河南开封)人。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早年拒朝廷召命,后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续写《东观汉记》,刻印熹平石经。因罪流放朔方,后避难江南。董卓强召为祭酒,历任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蔡邕才华横溢,精音律,通经史,善辞赋,擅篆,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评价。所创“飞白”,影响后世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推重之至!
《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至东汉光和六年(183),共8年,46石。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又称为《太学石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隶书一体写成,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