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靠研究县志盗挖汉墓,获利400万,专家:无价宝卖成白菜价。
盗墓是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因为有得可图,虽然各朝都有法禁止,但是,盗墓贼却代代不绝。盗墓说简单也简单,见个土包一挖了之,但是,真正要想有所收获,却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说,盗墓也是件技术活。比如如何定位埋有宝藏的古墓?你总不能光天化日之下见坟就挖吧?
盗墓者为了定位古墓,是各有套路的。本世纪初,在山东曲阜就出现了一伙“颇有文化”的盗墓贼,他们竟然靠着钻研《曲阜县志》发现了一座汉代大墓,并成功盗挖,将所得文物转手倒卖,获利400余万元,最终,这伙盗墓贼被警方抓获,去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
该团伙的主犯姓李,年轻时就不学好,偷鸡摸狗,混迹乡里,还有个匪号叫“李老大”。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李老大最终把自己整进了济宁监狱。没想到,进了监狱的李老大不仅没有改造好,还结交了一邦臭味相投的狱友。出狱后,几个人就纠集到一起,想干件不出力又来钱快的活计。由于当地的地下文件丰富,他最终选择了盗挖古墓来“发家致富”。
地界那么大,古墓去哪找?李老大突然灵机一动,何不从古籍中发现线索,然后再按图索骥呢?于是,他们找来一套《曲阜县志》,几个人关起门来搞研究。县志都是文言文写就的,此时他们才后悔当初没学好语文了。为了钱,他们花了比上学时更大的功夫,结果还真让他们找到了一处汉代王陵的线索——曲阜境内的姜村有座汉朝鲁珠王墓。
目标确定了,然后纠集亲戚、狱友等,用钎探探得位置、洛阳铲开掘盗洞、炸药爆破炸开墓室,盗掘,盗得金器、玉器、铜器、漆器等一大批文物。为了快速得到钱财,仅仅以400万元的价格,分批次将这些文物系数卖给了一位文物贩子王某。而王某再以高价转手,卖给私人藏家,甚至流落到了海外,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就此再也难寻!
有专家称:“这些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无法估量,但却被他们卖了白菜价。”更重要的不是其经济价值,而是研究价值。盗墓者都是破坏性盗墓,根本没有保护的意识。鲁珠王墓如果正常挖掘,对整个鲁国历史的研究很有价值,但被盗墓者破坏后,这段唯一的历史痕迹就被抹去了,不可再次还原——这才是盗墓的最大罪恶。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