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地处当年所谓江东地区的孙吴政权,人才辈出。今日就来详细说一位,他便是后起之秀的名将——丁奉。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从小志向远大,总心系建功立业。少年便投身行伍,以骁勇做了一名小将,经常是作战勇敢,屡建功勋。
认识丁奉这个人,想必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三国演义截杀借东风的诸葛亮时的场景。这段故事纯属罗老虚构,不必较真。因为诸葛亮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参与到赤壁之战,他也不是神仙,不可能会掐算借到东风。那丁奉,其实在孙吴建国立业的前期,他是没有多少名气的。
为什么呢?只能说,那时候该国的武臣名将太多了,他是作为别人的下属,自然被埋没挤掉了。且不说一流名将,比方说,韩当,程普,黄盖等,就是甘宁,太史慈,周泰此辈,丁奉也是不入流,排不上行榜的。
俗话说的话,我能力水平不如你,我活的比你长命,这就是我的最大胜利!据《三国志》的记载,丁奉活到公元271年,就是到了吴国的末期了。一个开国小将干到该国快玩完,真的是见证国家的兴衰成败,一老寿星啦(我个人推测,应该活有80多岁)。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直到公元252年,活了也够长的东吴开国大帝孙权去了,享年71岁。这皇帝老儿一死,敌国就有动作了。这很正常,就看准你国内皇帝驾崩,政局颇为动荡,自然要抓住这个良机呀!于是,要不了多久,魏国那边便来了个南征组织,领头的就是这个司马师。他下命派了诸葛诞和胡遵等人,进攻东兴城。敌国大兵压境,东吴早就做好了准备,诸葛恪率军前往御敌。
这两军对峙,战火一触即发!吴军很自信,都在闲聊着呢。聊什么呢?说我们太傅都出马了,这魏军听到了,不得连滚带爬解散了么?(把诸葛恪吹的太牛逼了,这样是骄兵轻敌,不可学也!)
身在军中多年的老江湖丁奉,却不以为然。狠狠地给诸位将士教育两下:他们魏兵调动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出动许昌,洛阳的兵马大举进犯我境。想必一定有预定过周密的战略部署,怎么可能轻易就放弃,空手而归?现在大家不要抱着幻想做胜利梦,多动脑筋,想想应付敌军的有效方法策略,才是最最重要的!”
真不愧是老将军,有战略头脑。这么有格局,偏偏不是主帅呀!点背,这个身为主帅的诸葛恪就没那么大观念局啦。
先谈这段东兴之战,是丁奉一生中应该算是最出彩的一战吧。“雪中奋短兵”这一典故,是耳熟能详吧。
丁奉作战讲求以速制敌,自己亲率三千敢死队,日夜兼程赶往前线。“今诸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也。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敌人如果先占据了有利地势,我们就会失去了战略优势,这样搞下去无法取胜。丁奉深知地利的重要性,所以催促大家动作要快,下手要狠!兵贵神速,丁奉率众很快就赶到了战场,叫徐塘。这时候的天气,正值冬季。北风呼啸,寒冬刺骨啊。魏将们个个都躲在营帐里喝暖心酒呢。丁奉会心一笑,这当是灭敌的好时机。趁其不意,攻其不备。
“兄弟们,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杀呀!”随着丁奉的一声呐喊,吴军士气高涨。老将军盔甲,战甲,上衣都脱了,要干就大干一场!这么个老人家赤裸着上身,魁梧胸肌,在瑟瑟寒风中奋起兵刃,真够拼的!魏国就这个时候,居然看到这一幕还没睡醒似的,居然没把吴军放眼里,站在船头取笑这群江东鼠辈,没事玩什么滑稽戏呀!魏军们才是可笑,死到临头了还在笑话别人,我也只能呵呵了。这一战下来,丁老将军和那帮勇士们,横扫敌军阵营。手起刀落,杀的敌人哭爹喊娘,死的死,逃的逃呀!吴军大获全胜,丁奉因此官升一级,可喜可贺。“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会据等至,魏军遂溃。迁灭寇将军,晋封都乡侯。”
东兴之战,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有记叙,描述的基本是一致事实。丁奉的能力水平,其实是并不亚于其他名将的,他对东吴后期的政权巩固发挥很大贡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丁奉对于兵法深谙其道,灵活致用。他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同时也明白,除了出其不意,速度要快以外,细节可决定成败!
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成败的关键,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正如下象棋一样的道理,叫“一棋弄错,满盘皆输。”一不起眼的一个战略要点,可能就是战争成败的关键呀。丁奉是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奋短兵,拼杀底。脱衣服摆架势,其实就是一种“行为秀”。用于迷惑对手的一种方法。麻痹敌人,进而寻找突破口。激涨士气,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国志将丁奉与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列为一传,足可以说明其地位之高了。陈寿评论颇高,说他:“称得上江东虎臣,孙氏之厚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