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晚年发生的一件中外外交事件是他内心既气愤又不解,堂堂的大清帝国,一直给周边国家一种至高无上的感觉,可是,1793年,英国特使来到中国觐见皇帝拒不磕头,让他大感到失了颜面,因而使得83岁的老皇帝愤怒的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关闭了大清国的国门。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关闭国门呢?事情得从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访华要求与中国贸易通商说起。马嘎尔尼为什么要求中英两国贸易通商呢?当时的英国随着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虽然生产出了很多先进的产品,可是产品却卖不出去。这使英王很苦恼,怎么办呢?他们就想打开国外市场,把产品卖到外国去。也正是因为这样,英国很希望借助外交手段改善贸易状况,并让产品进入人口众多的中国市场。英国的一些商人们曾经向国王乔治三世建议:“第一和最重要的目标,是不要损害或削弱对华关系。[1]”但是,英王又听说,中国对海外贸易是管制的,是不允许外国人随便到中国经商的。况且,中国的乾隆皇帝是一个很骄傲很自负的人,不太容易打交道。要实现与中国贸易通商,老实说,英王还真有点儿不自信,因为他听说大清帝国是一个很重视礼制的国家,凡是去中国的外国使节,要觐见皇上必须得行三跪九叩之礼。
西方版画中的清廷大臣跪拜乾隆皇帝图
这样的礼节,英王认为是对大不列颠帝国的侮辱,他很不能接受。怎么办呢?英王思前想后,觉得要想不被拒绝,就得派出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想到了马嘎尔尼,马嘎尔尼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贵族世家,有着高贵的血统,此时他刚刚被英王敕封为伯爵,况且,他有着丰富的外交经验,所以,英王感到让这么一个人前往中国,至少不会太离谱。
马嘎尔尼接到任命,感到责任重大,也知道这是一个苦差事。出使中国,如果完成使命,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何完不成使命,不仅在中国会遭到冷遇,回到英国也一样会遭到非议。因此,他绞尽脑汁,想处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乾隆皇帝祝寿。他为这个想法沾沾自喜,他知道,中国人对于送礼的人都是笑脸相迎的。马嘎尔尼认为,这样中国既不会反感,也不会感到意外。
乾隆皇帝巡游图
要出使中国,达到英国的目的,引起中国皇帝对英国的重视。在礼品的安排上,就必须做精心的准备。马嘎尔尼向英国外交大臣建议说,向中国皇帝祝寿,此行表明,特使“代表国王参加向皇帝祝贺八十大寿的庆典,并附带谈一下两国以后的贸易互利问题。对付一个骄傲的朝廷,它对西方国家的力量与重要性无知,而坚持东方式的妄自尊大,就必须给予皇帝及其大臣以庄严华丽的印象。” [2]
此时,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此时已过了三年,已失去了意义。但马嘎尔尼使团祝寿只不过是个噱头罢了,其目的是为了向中国炫耀实力,以此达到威慑的目的。中国的皇帝不是很骄傲吗?英国应该让中国看看什么是更值得骄傲的。带着这样的目的,马嘎尔尼的中国之行特意安排一艘军舰作为他的坐舰。船上载有野战炮、步枪等先进的武器。这个架势,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玩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假把戏。既然是做样子给大清看的,“演戏”就不能太过,英国人也知道,此行毕竟是希望与中国通商的。既然名义上是为乾隆皇帝祝寿,也就应该在炫耀武力的同时,有个祝寿的样子。
乾隆皇帝让宫廷画师所绘的《万国来朝图》局部
带着这样的用意,英国人也准备了一些祝寿的礼品。马嘎尔尼使团于1792年7月出发,经过长达九个月的海上航行,于1793年7月抵达中国。在马嘎尔尼使团出发之前,英国人早已通过英国商人向中国方面传达了英王派遣使团为中国皇帝祝寿的讯息,并告知了相关的礼单。
听说英国使团要来祝寿,老皇帝充满期待。但是,在此之前,大清国只接待过藩属国的使团,像英国这样的世界强国,中国还是第一次接待。乾隆皇帝仍然是按照传统的贡使上贡来对待的。但在规格上又高于缅甸、朝鲜等藩属国。使团抵达之时,乾隆皇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他听说马嘎尔尼使团已经抵达天津,就迫不及待地让办事官员将英国人的祝寿礼品画出图样,送到承德供他御览。在北京负责接待的办事官员本来是想等礼品全部卸船安装完毕后再画出图样,给皇帝呈览,不想这却遭到乾隆帝的一通大骂,骂办事官员办事拖延。
乾隆皇帝训斥道,朕听说贡使到达已经六七天了,可为什么没有关于使团的事情上奏?“朕以金简等必将如何装饰,及西洋人并首领太监在旁观看,是否得其安装方法,大概情形分析附本报具奏,乃竟无一言奏及,殊为不解!”[3]
马噶尔尼单膝跪拜乾隆皇帝
老实说,乾隆皇帝对英国人的礼物还是满怀期待的,毕竟朝廷中的那些大臣甚至像周边的朝鲜、泰国、缅甸等小国的儿皇帝们送的礼物已经让她感到麻木,无非是一些珍奇异玩之类。但是,英国却不同,乾隆皇帝还是得知这个海外异邦是比较强盛的。但是怎么个强盛之法,他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而,当他听说,英国特使送来了生日贺礼,他便想一睹为快。
马嘎尔尼的到来,乾隆皇帝是让工部尚书金简、工部右侍郎伊龄阿、盐政使徵瑞负责接待使节团的。乾隆皇帝对臣工们颐指气使惯了,现在这么个小事情都办不好,他不免心生愤懑。急着想看一看西方强国送来的礼物,可是,负责接待的官员现在却没有上奏报告使节团的动向,乾隆皇帝认为他们办事不力,因而对他们大加斥责。乾隆爷在金銮殿上大骂了一通工部尚书金简等人,当时朝野之上也是人人自危,面面相觑,没人敢大喘气儿。
乾隆皇帝为使节团的事情大发雷霆之怒,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英国人的耳朵里,很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认为这是乾隆皇帝对英国的重视。的确,乾隆帝起初对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也确实表现了足够的重视。使团还在途中的时候,他就下达了多项指示,要求军机处制定了详细的接待方案。从朝觐、赏赐、宴请、观戏、游览等等都作了认真安排。
清廷派出的给马戛尔尼送信的信差。
老皇帝对马嘎尔尼使团的重视,他心里也有一本账。这毕竟是大清国第一次接待如此大规模的西方使团。中国人好面子,在骄傲的乾隆皇帝看来,接待好英国使团,即表示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又是一次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宣传他执政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政治任务”。乾隆盛世嘛,不能只算经济账而不算政治帐。
马嘎尔尼刚到中国的时候,大清官员热情接待。但是,在马嘎尔尼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时,双方因为礼仪之争,发生了不愉快。乾隆皇帝先前没有立即看到礼物的不快迅速升华为对英国人的不满。堂堂天朝上国的皇帝,几千年都是被当作上天之子的,要不然怎么有“天子”之说
按照中国的礼制传统,周边的藩属小国的使者见到中朝皇帝时,都是要行三跪九叩之礼的,也是说,皇帝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最重要的一条,得谦恭,得周边小国那样有一个臣服的样子。马嘎尔尼使团的到来,也被老皇帝和朝中的文武官员视为这是藩属国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基于这样的理解,马嘎尔尼拜见乾隆皇帝时,朝中的官员都要求他给皇上行跪拜之礼。但是这个要求,马嘎尔尼断然拒绝。
乾隆皇帝赠给英国使团的随身携带的香囊
马嘎尔尼的理由很简单,中英两国是平等的两个国家。在马嘎尔尼看来,通过为乾隆皇帝祝寿来达到贸易通商的目的,虽然有伪装的成分,但这至少是英国政府对中国的一次平等友好的访问。英国人的这种想法无可避免地与大清国的传统礼制撞车了。
在当时的大清国,国际关系根本没有“平等”二字。凡是到中国来的,一概视为称臣纳贡。而在马嘎尔尼的观念里,英国是一个伟大的帝国,他虽然对中国这个古老帝国怀抱敬意,但他更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自信。中国官员要求他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他认为,一个经济、军事、技术发达的帝国如果到中国来只是给老皇帝磕头的,那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马嘎尔尼拒绝磕头,乾隆皇帝和朝廷的官员们无论如何是难以接受的,这样,从朝廷到接待官员对马嘎尔尼使团的态度变得也不再那么热情。乾隆皇帝也断然拒绝中英两国贸易通商,马噶尔尼则尴尬地离开了中国。
[1](美)何伟亚著,邓常明译:《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西利益冲突》,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8页。
[2](美)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2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3]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朝上谕档》第17册,影印本,广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李书纬根据出版作品《晚清外交七十年》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详细内容请关注《晚清外交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