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11.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夷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为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王平,最后一任统帅是张嶷。张嶷身先士卒,最后与无当飞军一起战阵亡。在诸葛亮主持下,蜀国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这支军队的成员到达蜀郡以后,就成为蜀国的军户,世代为蜀国当兵为生,成为职业军人。
街亭之战因为马谡的失误而全军溃败,打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仅一千人飞军,击鼓虚张声势迷惑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试锋芒,而后王平被任命为讨寇将军,领五部(是为飞军),兼当营事(日常军事事务),加拜参军。开始成为诸葛亮核心精锐,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师屯南围,自与司马懿对峙于祁山。司马懿命张郃领军攻打南围王平。在王平及其无当飞军的坚守下,张郃不能取胜。此一战,《汉晋春秋》和《三国志》中都有提到。
无当飞军的结局极为悲壮,那是姜维北伐中的第七次(公元254年),为了掩护主帅退却,5000飞军在末任军官张嶷的率领下进行了最后一战,寡不敌众,最终全军覆没,"杀敌辈之",与兵力二倍于己的魏军同归于尽,而张嶷本人也实现了他"杀身以报"的承诺。之后,虽然还有飞军之名,并且在防守阳平关等战斗中有所表现,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无当飞军,已经不复存在了。12.飞熊军
“飞熊”指的是贤人和隐士,董卓又偏偏迷信这个,所以就把这个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所组成的私人精锐部队就称为“飞熊军”,由大将李傕、郭汜统领。飞熊军的旗帜上绣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甚是好看。但是飞熊军只在《三国演义》中提到,《三国志》却并没有提到,看来应该是董卓自己的部队确实战力强悍,但是如此强悍的部队没个名号实在说不过去,于是罗贯中为了增加故事的精彩程度,利用董卓和李傕等人迷信神鬼之说而虚构的一个“飞熊军”的名号。13.并州狼骑
并州铁骑最开始是丁原的,后来董卓用一匹赤兔马招服吕布才有了吕布刺杀丁原。而也因为此事“飞将”吕布被扣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吕布的勇猛在三国时代是天下无双,想必自己亲手调教的并州铁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吕布手下有八大骁勇战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和侯成,这也更加证明并州铁骑不是软柿子。历史上对于吕布为人的评价基本都是狼子野心、反复无义,反正没什么好话,但是吕布的为人是不能抹杀手下军队的战斗力。14.虎贲军
根据周礼的记载,夏朝的官员里有虎贲氏,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古代称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袁术当初指挥汉庭的精锐虎贲军,这也是他想当皇帝的资本。
袁术败亡后曹操仿旧制重建虎卫(贲)营,后演变成中领军,即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15.藤甲兵
藤甲兵指身着藤甲的士兵;藤甲是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战场之上所向无敌。
按照布依族先民的制作程序,一套藤制铠甲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首先砍来青藤编制好藤甲后,再用桐油浸泡。用桐油浸泡的目的是让藤甲更具韧性。浸泡48小时后,将藤甲拿出晾干,至少要晾两个月,然后再用桐油浸泡,如此反复5次,一套藤甲才算完成,这样的藤甲才敢穿着上战场。后诸葛孔明南征之时,用火攻之计,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
声明: 此文章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