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吐槽每年过年都要给父母磕头是封建糟泊。一些地方的“小辈要给家族所有长辈磕头”的习俗更是引起激烈争议。
现代社会讲究平等,跪拜磕头这个动作在视觉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冒犯人格尊严之嫌,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但是,在具体的情景里,“小辈过年向父母长辈磕头”又具有特别的意义,不可简单地否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磕头又称叩首礼。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生三年方能免于父母之怀,向父母行叩首礼,是朴实自然的报恩方式,也是情感的良性循环。如是自愿、真诚的情感表达,叩首礼并不算对人格尊严的冒犯。
叩首礼的核心要义是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情。孝敬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基石,无论是否认同磕头礼,我们只要做到心中有爱即是孝,真行诚意即是敬。
从这一角度来看,反对与支持叩首礼的双方其实并无根本矛盾,真正的问题在于是否存在“强制”。强制习惯了传统礼仪的人们取消叩首礼,是一种粗暴;而强制习惯了现代礼节的人们行叩首礼,也是一种粗暴。 理性的做法应是彼此宽容,和平相处,既要允许人 们“站起来”表达感情,也要允许充满尊重的叩首礼继续。
其实,叩首是一种仪式。这些年,人们总说年味淡了,节日气氛没了,我们千呼万唤的仪式感在哪里?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小辈充满尊重、长辈满怀欣喜的叩首礼,不也是一种美好的仪式感吗?(半月谈评论员 孔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