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一直热情,要学会适当冷淡
最近看到蔡康永在WeLens访谈节目上坦诚内心的一段话,是近期最击中我的一段话:我鼓励大家做一个冷淡的人,过于热情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
一个人一味地热情,一定是盲目的。大部分时候是冷淡的,才能够对比出你对哪些事情、哪些人怀抱着极高的热情。
常常被人家讲温暖,实在觉得很惭愧,因为其实我会鼓励大家做比较冷淡的人。
“情绪不是我们的主人,不要卑微的求快乐,不要恐惧的躲悲伤,别被愤怒控制,也别让热情成为待人处事的重担。”
不用害怕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常常喜欢说“做自己”,但很多时候,我们难以解释这个“做自己”具体是什么。
而且很多人只是口头上说说,并不会那么做,因为他们都还不清楚,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认识自己,就要认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流动变化的,当下的情绪,是当下的自己。
要做好一个人,当然要能够辨认当下的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从而渐渐了解自己,然后一步一步地,具备安放情绪的能力。
大部分的人对人生最大的缺点,都来自于他们想要满足别人对他的期望,而不是满足自己对自己的期望。
很可惜的是,别人对你有期望,那个标准是对方的标准,不是你的标准。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时间非常有限。如果把生命用在满足别人期待而委屈自己,舍弃真实的自我,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未免太不划算。
活在别人的期望里,才是你人生最拧巴的源泉。
不要在生活中单纯地追求“快乐”
蔡康永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味的追求快乐这件事情,其实让人疲倦已极,而且不持久。一个快乐只会带来下一个更大的对快乐的渴望而已。
那是一个没完没了的追求。没有快乐,那人生还有什么值得过呢?我发现是喜悦。喜悦比较持久,来自我们内在。不像是快乐,来自外在的刺激。
小孩子才追求简单的“快乐”,对于成年人来说,喜怒哀乐都有他们的意义所在。而且大多数时候,快乐都比较难得。
尤其是工作之后,更多是要拎着自己不断地去成长和突破舒适区,在生活中为了保持好身材要忍受美食的诱惑和健身的虐腹。
当我一边撸铁,一边跟教练抱怨:为什么减肥这么痛苦啊。我想要生活得开心点,可是现在很苦逼。
我教练认真地跟我说:你这不是在减肥,你是在变美,变美就是会很痛苦,但是也很值得。
我突然想起了那个词:破茧成蝶。当蝴蝶穿过厚厚的蚕蛹长出翅膀的时候,它一定也在这种痛苦中获得力量。
在健身的同时,我也在为新项目不停地加班,等到关上电脑走出公司时早已经是深夜,时针指向12点钟,有零星的出租车停在门口,不免觉得有点悲惨。
可是在这悲惨之后,是自己在新业务上快速地成长,不断地打小怪兽获取经验值。虽然艰辛,但是值得。
这不是那种即可满足的快乐,但是是更加沉甸甸,更加有分量也能让自己觉得踏实的收获。
在小孩的世界里,追求的就是极致,要最大的,要最厉害的、最漂亮的、最英俊的;而一个成熟的人,才会体会到分寸所能够带来的喜悦。
心理学家Barrett(2016)研究发现:当你能精确地描述了当前发生了什么或者你到底经历了什么的时候,你会更容易找到处理这种情绪的解决方案。
一个人具有的情绪颗粒度的大小决定了他会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
颗粒度大指的是感知情绪和情感时比较粗线条,对情绪的描述和感知会稍显笼统,他们对情绪的描述相对可能更空泛,像一种弥漫着的未做更细致区分的状态;
而情绪颗粒度小的个体相对来说,就是对情绪的感知和感受会更加的精细,确切,甚至对很多细微的差异都能感知察觉到,并能表达出来。
这包括:如何感知世界,感知世界后又会如何采取行动,这些采取的行动又会怎样影响他的感知,这样一系列的过程。
我想这种对于情绪的理解和更加深入的探索,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内在的真正需求,从而去面对它,满足它。而不单单是把情绪发泄出来或者包裹成压力分给身边的人。
不要单纯地追求快乐,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我们对于情绪的反应有了好坏之分。
对情绪的分门别类是种能力,愿你不厌其烦地可以好好去感受它们,面对它们,当你这样做的时候,或许你的情商正在不知不觉中大踏步前进。
要学会勇敢地说“不”
只有学会拒绝别人,那么答应别人的事情才有意义。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犯过一个错误,我当时的一位同学请求我帮他一个忙,我先是碍于情面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是后来发现做不到,于是又跑过去跟人家说对不起帮不上你。
虽然对方没说什么,但是我闺蜜知道这件事后,过来告诉我说:不要这样轻易地答应了别人之后又反悔,这样会让别人觉得你很不靠谱,也会对你失望。
我一开始并不理解这种“失望”来源于何处。
但是后来我才意识到,其实我并没有把握来做这件事,我只是担心我拒绝后别人会不开心。于是硬撑着假装自己可以,撑不住了才告诉对方实话,以为这也算是自己尽了一份力。
但是对别人来说,请你帮忙后只看结果。如果最终结果没有达成,而别人也失去了去找其他人的机会,只会把问题怪到你身上。
学会说“不”,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的勇气。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的失望,就降低了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还有就是随着我们社交信息的密度变大,我们很难去满足身边所有人提出的需求,想要取悦所有人,只会吃力不讨好。
情商梳理非常讲究的是我们永远都在排一个优先顺序表,我们不取悦所有的人,我们只在乎身边少数的那三五个最重要的人。
学会管理自己
在管理自己这一点上,蔡康永提到了两种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对待挑战和事物的态度。
固定型思维会认为只有谁谁谁才能做得到,我自己就是没办法做到,他们更倾向认为能力是固定。
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习惯于去想我怎么样才能做到,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让自己更加进步。
我们要学会使用一个词,叫做“还没有”,或者是“还不会”。我们不要轻易地说“我不会唱这首歌”,“我不会打篮球”;我们说“我还不会打篮球”,“我还不会唱这首歌”。“我还没有跟美国人说过英文”,“我还没有到国外去工作过”……这么一个小小的词“还没有”、“还不是”、“还不会”,就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它开启了我们,觉得“自己不是做不到,只是时间还没有到来。”
先对你自己达成一定程度的了解,你才有可能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