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很容易沉迷在几秒钟的视频里,“哈哈哈哈”到回不过神来,那么立什么人生flag,都会与你绝缘。
你所谓的快乐,其实毫无营养
地铁、公交、餐厅……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捧着手机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连走在路上或是换乘空档都不能“错过”那几秒钟的欢乐。
有人说,生活不容易,何不对自己好一点,找点乐子有错吗?就这样,一边抱怨“人生艰难”,一边把手机刷到凌晨3点。
但无节制的短暂快乐背后,真的能释放和解压吗?你想多了。
知乎上有人问,
有哪些年轻人千万不能碰的东西?
答:那些会坏了心智和习性的东西,以及那些能使你快速获得快感、让你上瘾而难以自拔的东西。
它们就像是重口味的垃圾食品,一个是毁掉你的身体,一个是消磨你的意志,让你甘于生活的“无聊”,却获取不到新鲜养料。在数不清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之后,却没有一次足够深刻,能够给你带来新的思考。
容易快乐,还不是因为你很“好骗”
据QuestMobile 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间为289.7分钟。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很多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已经快赶超了互联网从业人员每天的睡眠时间。
打开手机或者网页,盲目“无止境”的下拉已经成了很多人的惯性,除非刷到信号不好,否则根本停不下来。但殊不知其实你已经掉进了挖好的“圈套”。
无限滚动功能的发明者Aza Raskin就曾坦白道,“在你手机的每个屏幕后面,基本上都有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在研究这个东西,试图让人们对它最大程度地上瘾。”
而越容易沉迷于肤浅快乐的人,越是如此。
同样是低头族,你可能是层次最低的那个
快速获得的快感总是会快速消退,需要持续不断的“刷新感官刺激”。这不但不会给我们带来满足感,还正在拉远你和他人的距离。
BBC纪录片《56UP》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7岁开始,每7年记录一次,用49年的跟拍时间得出了一个相对残酷的结论——精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会继续成为精英,底层的孩子依旧在底层,除非他们能从小以读书、学习为乐。而片中唯一没有沿袭父母“老路”的孩子Nick因为从小对数理化和科学感兴趣,从牛津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位电机学教授,也成为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同样的,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击败北大硕士、逆袭夺冠的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就在送外卖之余埋头于古诗词。对他而言,“读诗、背诗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能得到快乐,这才是最主要的动力。”
因此,你把时间精力花在哪儿,就决定了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把快乐建立在埋头消耗时光,追求短暂快乐时,你也会容易成为一个安于现状的“肤浅”人。而当你以提升自己、享受生活作为衡量快乐的指数时,你也会从埋头专注的事情上获得更大程度上的成就感。
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笑,就是对生活乐观,对工作快乐,对事业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