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微信公众号里,我不时会写到自己在南方实习的经历。一群20出头的女孩子挤在小小的房间里,甚至要睡在地板的床垫上,除了青春一无所有。
那时第一次吃到某家连锁的芒果捞。一杯有没有二十块?记不得了,只觉得很贵。小心翼翼地把最后一颗芒果含在嘴里,像糖像冰,像一切美好的不可持续的东西。
后来北上,北京日常消费并不算高,但试用期的时候,房租是大半个月的薪水,买房像个遥远的梦。再后来,工作步入正轨,再加上写作的收入,银行卡里数字好看了,似乎都能闻到梦想的味道。
也许人心注定不足。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间房,还在想如何给父母更好的养老医疗;看了更丰盛更广阔的世界,但还是担心中年失业……
为什么不能知足常乐呢?因为事实是,眼前的苟且都不能应对,诗与远方就是空中楼阁。
2
贾行家曾讲述过上世纪末东北发生的故事:“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他的父亲以前每次下班都要自己喝一点酒,自斟自饮。喝完了之后就笑嘻嘻地看着屋里,因为屋里摆满了当时最时髦的家具和电器。下岗以后他喝得更多了。他喝那种散装白酒,也买不起下酒菜了,一直喝到两只血红的眼睛‘在一个很黄的小灯泡底下眨巴’,然后就动手打儿子和妻子。”
那个时代没有人想到厂子会倒,自己会失去工作。能爬起来的人少,更多的人从哪摔倒就在哪倒下去,再也站不起来。
知足也许并不能常乐——除非你实力足够强,或者运气足够好。
焦虑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普遍的感受:在体制内的朋友,言语中常常流露出强烈的“本领恐慌”;和传统行业从业者聊天,又有很多人担心整个行业一夜变成夕阳;同学在500强的外企里,眼看隔壁部门整个项目组被变相炒鱿鱼。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遭遇“黑天鹅”。一场大病,可能摧毁一个家庭;一次行业洗牌,可能杀死一个公司;一场产业变革,可能颠覆几万人的命运。
3
要警惕那些在你年轻时就让你“知足常乐”的人。有两种人猛灌的鸡汤不能信:一种是什么都有,一种是什么都没有。
前者更像是利益既得者站着不腰疼,如同名下有几套房子的中年老板,告诫年轻人沉住气,大不了租房一辈子;后者则可能是把懒惰懦弱等同于宁静致远,在他的三观里没人能打败他。
喝一杯芒果捞的快乐很好,但人生没办法靠那一口甜度过。更好的医疗,更优质的教育,更大的平台和可能性永远都在向你招手。世界可以很好,但你先要配上它的好,你可以不奔跑,但别失去奔跑的能力。
贾行家在书里写道:“时代和人群永远朝向新的宾客,发出新的颂扬。新的失落者在输光了一切以后就要走向被人遗忘的路程。”对,人生就是这样又美又残酷,除非你极其幸运,不然你终究得面对它的残酷。
你焦虑吗?那就对了,年轻时你不必懂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