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至少74人被刑拘。
在陕西,从8月起,一场针对新闻敲诈的整治行动正在发生。
9月10日,《榆林日报》曾发文,这个夏末,“盘踞”在榆林十多年的“假记者”群体,正在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这场行动始于中央办公厅督查组的一份反馈意见。
7月末,在对陕西省作风建设情况开展专项实地督查后,针对榆林舆论环境,中央办公厅督查组提出,“一些真假难辨的记者,反向利用舆论监督机制,借口‘媒体、网络爆料’敲诈勒索地方干部和企业主,有的甚至雇佣一批‘马仔’,已成为当地一大公害”。
之后,陕西全省发起舆论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据多地的官方通报,截至目前,已有至少74人被刑拘:榆林46人,西安18人,渭南10人……
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及红星新闻调查,约2003年,假记者开始在陕北地区活跃。至今,15年过去,政府也曾多次整治,但为何新闻敲诈仍成为当地一大公害?
手段——
伪造证件、多方走动、索要封口费、网上施压
因为惊人的矿藏资源,1998年,榆林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03年前后,煤价从一吨100元,狂飙至600元。
统计数据显示,直至2012年,榆林在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里狂飙突进,GDP增长了19倍。